今日社會進步,資訊四通八達,一有好主意,馬上遇到模仿,以至從金融市場到運動場上,都有這個現象:當你愈成功,當你的基金已經跑贏對手、當你已是球王時,你下一步會很艱難,難在高峰上長期盤踞,一不小心,還有機會馬翻人仰,由高飛變急墮!
技藝的悖論
這個現象,稱「技藝的悖論」(Paradox of Skill),其中一個早期的版本,是體育科學家們對一位體壇傳奇的研究。1940年代美國職業棒球的著名擊球手Ted Williams,他至今仍然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其驚人的成功率。威廉斯季度平均成功率.406的紀錄,至今無人能及。
研究員從千頭萬緒的數據中,找出了「後無來者」的原因。原來,擊球成功率,是投手和擊球手的技藝較量下的結果,數據指,威廉斯身體素質好,但那是相對他的年代的對手,他許多指標,比現代擊球手尚有不如。可是,由於他比當代的投手優秀得太多,搏擊下的成功率,便負責記錄了他們之間技藝差。
可是,別人,即所有人,包括擊球手和投手,都在模仿練習、逆向工程和更新替代,所以,就像軍備競賽一樣,你出手快,我反應不慢,你切手出招,我逆向反擊。結果是,平均而言,投手和擊球手之間的技藝一齊提升,但之間的距離沒有擴闊,甚至有所收窄,因為到最後,大家都得服從大自然的物理規律和極限,愈接近極限,愈難再越雷池。
私募基金位置難保
在基金界,尤其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也有所謂的「業績再續性的下跌」的現象。私募股機基金有兩大類別,即買斷型(Buyout)和創投型(venture capital),在美國,大致上買斷基金的規模是創投的三至五倍。私募股權由1980年代發跡,至今40年歷史,如以20年為一期,數據指買斷基金業績的再續性在2000前後有明顯的變化。
那就是上面説的「技藝悖論」。2000年前,對頂頭25%的買斷基金而言,當比較其前期和後期的基金表現時,數據指,其後期基金約有38%的機會率,仍然維持在頂頭的25%之中。換句話説,一年級考第一的學生,在二年級大有機會再考第一。同期(即2000年前)頭部25%的創投基金在後續基金的頭部再續率約49%。
可是,到了2000年後的20年,情況急轉直下。頂級買斷基金在期內後續基金的再續率大跌四成,只有22%,即一年級考第一的,二年級有近八成機會錯失名次,被對手趕上。不過,創投基金就表現較好,再續率雖跌,但跌幅不顯著。
在另一端,尾部的買斷基金,原來也有同樣令人憂慮的現象。2000年後,尾部25%的基金,其第二隻基金有約32%機會再出現在尾部,比2000前的26%,再續率上升(惡化)約兩成。即是説,考第「尾」的,有更大機會重蹈覆轍。
本欄月前就介紹過今年夏天歐國盃球射手紀錄,今不如昔,但球員的專業水平肯定是大有提升。所以説,技藝悖論的現象,在棒球、足球和私募股權基金等領域,芳蹤常現。當你技藝已臻化境,高處不勝寒,如果你心態不夠穩,當心一旦被對手爬頭時,斷崖急墮。
關於「技藝悖論」,參考M Mauboussin, The Success Equation.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