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情緒做朋友

被抑壓、被忽視的情緒,未必會自動消失。它們會一直躲在潛意識的深處,在最不為意的時候湧出來偷襲。當下一次遇上困難時,以前未被處理的傷心情緒,會跟現今的挫折感融合在一起,變得難以承受的強大。

雜誌每月都有徵畫活動,兩姊妹同時投稿,姐姐的作品被刊登了,還有獎品。妹妹的畫沒有被選中,傷心得大哭起來。

和傷心做朋友

一般家長可能會如此安慰:「傻孩子,不要哭,這是很小的事情,不用為它傷心成這樣,許多其他孩子也沒有成功呢。妳繼續努力畫,再參加投稿,別灰心,只要有恆心,終有一天能成功!」

而我,卻對小女兒說:「妳多哭一會兒吧,這真是令人傷心的事啊!可能未來幾天裏,妳仍然會為此而不快樂,到時再哭亦是沒問題的。」

讓她坐在我的床上,挨着我,給她遞上紙巾。「妳現在感受一下,這就是『傷心』的感覺,記住它。將來妳年紀愈大,會遇到愈多傷心的事,趁現在好好熟悉一下,將來碰面的機會可多着呢。」

「其實這種不快樂的感覺,是妳的一部份。它有時會來,有時會走,卻不會永遠消失,妳可以當它是個朋友。」

從小,每當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我總會想盡快脫離傷心的感覺,希望立刻恢復振作。我會壓抑、逃避、做其他事情轉移視線:吃、買、睡、運動、去派對玩耍,又或者刻意淡化痛苦。「這有什麼大不了的?許多人比我更慘。」而身邊的親友,也會鼓勵我「忘掉過去」、「趕快好起來,繼續前進」、「妳已經很努力了,下次一定沒問題的,加油!」

面對而非逃避

可是,這真的是最好的做法嗎?

被抑壓、被忽視的情緒,未必會自動消失。它們會一直躲在潛意識的深處,在最不為意的時候湧出來偷襲。當下一次遇上困難時,以前未被處理的傷心情緒,會跟現今的挫折感融合在一起,變得難以承受的強大。

如果每次傷心都逃避情緒,跟它相處的時間愈少,便愈對它不熟悉。每當它壓抑不住而跑出來時,就會令人非常震驚害怕。但是,如果願意花點時間,跟「傷心」相處一下,理解它、熟悉它,接受它是自己的一部份,下次傷心時,就可能不會那麽驚惶失措了。

這是我活了半輩子、吃了許多苦後才懂的道理。希望跟我同樣情感豐富強烈的小女兒,能夠早一點學會與情緒做朋友。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許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