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腳丫這個教育團體,今年年中出版了《香港遊》繪本集,網上預售已錄得超過5,000本的佳績,活動也辦得愈來愈大,可謂「平地一聲雷」,吸引了各大傳媒的注意。然而,綠腳丫的宗旨及願景,卻帶點神秘。今年書展,綠腳丫主辦人柯佳列(Kenny)以「親子閱讀的社會力量」為題發表演講,詳述了他的野心:綠腳丫,不只是教育,而是改變社會的教育基本步。
我叫 Kenny,小朋友會叫我長頸鹿,身份是綠腳丫的發起人。綠腳丫本是由一班家長走在一起的組織,今天已是一間社會企業,7月28號是我們成立兩週年的日子。
親子共讀與社會力量有什麼關係呢,這正正是我們花兩年時間所要呈現的。說起親子共讀,大家可能會想到安撫劑、教養工具、帶來共同話題及促進親子關係,閱讀又可以提升語言、語文學習、溝通能力、觀察力、聯想力及學習能力,親子閱讀有好多好處,但這些都不是我今天要說的東西。
過去有一段長時間,我在推廣親子閱讀,不知大家有否聽過香港教育城,我是其中一員,教育城本身是作推廣資訊科技教育,與閱讀無關。但若你問我教育城做得最成功的環節,必然是閱讀。
當年網上學習的資源有一個叫「小校園」的平台,很受歡迎,活躍使用者有20多萬,登記用户超過49萬的學生。當我看見越來越多學生投入遊戲當中,其實心裏害怕,這只是個虛擬世界,所以我要將閱讀放入教育城。我花了很長時間去推廣,包括情緒處理、品德教育,語文學習等,比如我經常推介給家長的《壞心情》與《怕浪費的奶奶》,過去都是以繪本去推廣閱讀。
親子共讀是改變社會的第一步
之後有綠腳丫是因為自己當了爸爸,跟女兒有許多互動,從中我有反思。過去我一直做教育、課程設計、電子學習,又會與非牟利組織合作舉辦活動。但2012年,林鄭月娥提出填海,因建屋土地不足,並列出20多個個建議地點,其中一個正正在我家對出的地方。我告訴當時只有三歲的大女兒,她放下本來在吃的飯,走到睡房望出窗前那片快要填海的地方,哭著跟小白鷺說:「政府好壞,你快要失去家園,我要報警捉政府!」,我回答:「警察也是政府一部分」,她就說:「長大後我要當政府官員,一個不支持填海的政府官員。」。
我喜歡帶她們到大自然,如龍尾,假日行山。有次學校要求她做剪報分享,問學生是否支持龍尾建造人工沙灘,她說:「支持,因為有沙灘可以令更多人接觸到大自然。」,在她的角度來說是沒有錯,但若然你到過龍尾接觸過那裏的生物,你的決定是會改變。所以我就帶了一班小孩到龍尾舉辦了一次讀書會,叫《海底的星星》,去接觸海星與那裏的生物,讀書會完結後他們的決定截然不同,覺得不應該有人工沙灘,其實要去沙灘大可坐車到其他沙灘。這兩件事給我一個啟發,孩童其實對於社會議題都會有想法。
過去我與妻子都會與兩個女兒做親子閱讀,有問有答,但只留於語言層面,透過親身體驗,才會令小孩與家長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判斷。我想小朋友更關注社會議題,作為家長是會有掙扎的地方,一方面想他們有公義之心,但又不想他們什麼都反。凡事都不要只集中找缺點,最好是嘗試代入,如果你是特首,你會怎樣做?如果你是村民,你又會怎樣?所以我很喜歡一本叫《如果我是巿長》的書,可以與子女去討論。到底要自己的子女要成為怎樣的公民,這已超出了親子閱讀,而是開始思考親子閱讀如何與公民教育結合。
親子閱讀可與公民教育結合
2012年亦有另外一件大事—反國教,家庭教育真的非常重要,家長不能什麼書都拿給子女看,有很多不當的內容會滲透其中。當時我有幫忙查看坊間被多間學校使用的常識教科書,以前並沒有為意,原來國民教育所用的字眼是如此令人不安。
我以前教過書,明白老師的難處,家庭可以做什麼維持平衡呢?家長無法決定老師如何教授,用什麼教材,但可以選擇用什麼繪本進行親子共讀。我想子女成為世界公民,不只是中國公民或者香港公民。世界公民有幾項特質,包括相信個人力量可以改變世界、對於公義正義有關注、由關懷自己的社區開始、過去未來都會關懷且不分國籍,以行動去表達關懷,以三個字總括,「知識力」、「關懷力」和「行動力」,他們要知道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有一種關懷之心會去留意以及行動。
要教子女有「行動力」,家長要帶頭做起。繼而萌生凝聚一班家長力量去策劃活動的念頭,當中有17個家庭,有做傳媒、社工、老師以及其他界別的朋友,希望合力舉辦活動,去找出路。
綠腳丫的含意和工作
綠腳丫的對象為小朋友,他們究竟在一個怎樣的環境成長,我們可以如何作出回應呢?第一是要保護環境,過度城市化、人與人失去聯繫;第二是食物安全,這不是今時今日才關注的議題,在2013年創立時已重視食物教育的提倡,此外還有全球化帶來的文化衝擊、資訊科技隨手可得、思維表面化等。
香港的教育系統包括學校、非牟利團體,在我們眼中都是建制派,全球正進行不少教育運動,但建制派沒有任何行動,如重返大教育。環保團體一方面批評政府破壞大自然,一方面繼續申請政府資助,所以環保團體基本上可以摒棄。
教育的目標就是要教導孩童生存,要生存最重要的就是着重食物安全,反觀香港的學校都沒有做這項教育,只要求學生背食物金字塔,卻不阻止小賣部售賣不健康的零食。那我就嘗試去思考學校沒有教而對小孩成長重要的資訊,以家庭教育補充的可能性,所以我們舉辦了讀書會。
綠腳丫起創期遇到的難題
首先面對場地問題,籌組組織通常要面對缺錢、缺場地、缺人手和缺網絡的問題,綠腳丫四項都沒有,但我們將其成為強項:任何地方都可以舉辦讀書會,稱為「走讀讀書會」,一邊遊覽一邊閱讀,利用繪本與該地方結合,擴闊孩童的視野與想像力,2013年7月底第一次活動已有100人參加。
綠腳丫的標誌是一小腳丫,意思是願這小腳丫踏遍這塊土地,愛上這塊土地,要認識自己腳下的土地,住在香港的你對她有多少認識呢?透過活動令孩童喜歡香港,有存在感、幸福感,而幸福感是一生伴隨,長大後在此地落地生根。我們這一代還有鄉下的觀念,但下一代並沒有,他們將來可以在何處歸老?
當時只有17個家庭,規模非常小,倉猝決定每個月籌辦一次讀書,七個月做七次。之後就開始與小孩閱讀繪本,閱讀香港的大自然,以「金」、「木」、「水」、「火」、「土」、「風」和「雲」為主題。過程中,我們與不同家長溝通,發現原來教育界以往的工作是非常失敗,用十多年推廣閱讀繪本,但家長們對於兒童書的看法只是「正直」。
「童書入社區」 吸引中產參加
所以我們有一項目叫「童書入社區」,將兒童繪本放於家長們常去的地方,如髮型屋、診所與餐廳,讓家長重新認識兒童書,順便帶出訊息,如《快是什麼意思》、《一定要比賽嗎》、《我阿媽變成噴火龍》等,反應不俗,已放置90個地點。
現今資源分配不當,中產多於基層,但服務資源太多給予基層,而中產其實不願去參加非牟利機構或社會福利署舉辦的活動,反而花錢去報私人團體的幼兒遊戲組,所以我就想將非牟利機構的活動變得更有趣吸引,吸引中產參與,將所得用以支援基層。最後很多非牟利團體想與綠腳丫合作,因為活動參與人數不足,就難以申請政府或賽馬會的資助。透過這些整合,社會資源得以重整,規模越來越大。
綠腳丫舉辦環保生活、社區讀書會、基層讀書會、爸媽讀書會,要推廣孩童閱讀先要令家長閱讀,小孩最想看的書就是家長正在看的那本。我們發現報名和陪伴小朋友參觀讀書會的大多是媽媽,因此規定某幾項活動只可由爸爸報名。「共學小組」就是將中產和基層婦女融合,過程中沒有導師帶領,他們自學,互相幫助。
至於場地問題,不少餐廳願意免費借用場地給綠腳丫舉辦活動,越做越發現更多教養問題,最初服務對象為三至六歲,之後推早至零至三歲,有「新手爸媽」等活動配合。由於綠腳丫太受孩童歡迎,祖父母都投訴孫子女不陪他們,所以我們又規定參與某些活動必須要邀請祖父母陪同,推廣長幼共融。
三個元素開始 發展綠腳丫桃心價值
綠腳丫的架構主要有「閱讀」、「體驗」與「服務」三個元素,講究親子共同快樂回憶,重視社區營造、多元共融、閱讀學習、公民教育,以及創造社區經濟。綠腳丫第一年還未是社會企業的時候,將超過30萬收入轉贈一些值得支持的機構,如馬寶寶社區農場,又透過籌辦活動去幫退休公匠賺取收入。
慢慢地,我們建立起綠腳丫的四大目標:一、正面親子文化的實踐、二、推廣親子閱讀的風氣、三、家庭力量改造(這點比較特別,家長於社會打滾十多年,有人生經驗和社交網絡,但這些資源沒有被運用,假期時大家只會到外地旅遊或跟子女溫習考試,倒不如將其發揮使得變為社會力量,這亦是一個親子教育),參與社區營造,最後是四、成為世界公民,尋找親子同樂之餘亦有社會價值。
整理:朱淑滎
本文節錄自香港書展《親子閱讀的社會力量》講座,經整理後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