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巴黎香榭麗大道大皇宮藝術館,看了妮姬·迪·聖法拉(Nikki De Saint Phalle)的回顧展。我視妮姫為女性主義藝術的先鋒,雖然她的女性主義觀點較為簡單、直接甚至樸素,但她的坦率,以藝術創作為個人的身心治療,以及她自己轉折有趣的生平,都直接為作品注入了生命,更重要的是,她的雕塑有一定的風格與水平。
妮姬生於1930年,家景不俗,祖先可追溯至十字軍東征的名將,而家中的美國成員,使她在成長期間同時接受到紐約及法國式的教育。妮姬少女時代便以標緻的面孔及標準的身段,為時尚雜誌封面當模特兒。她22歲便結婚,育有一子一女,但她的創作慾催使她跟法國一批新寫實主義藝術家聯群一起,並以自學的方式、沒有包袱的背景,發表她自己的繪畫、雕塑及裝置作品。
「我渴望能展視一切、我的心靈以及我的情感。」
妮姬的遭遇造就了她的藝術
妮姬曾說藝術表達拯救了她的生命,並使自己「恐怖主義」式的性情平靜起來。場刊沒有說的是她當上了母親不久,便進了精神病院接受電擊治療。那種1950年代的治療方式在她及其他許多被視為精神異常者身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後遺,只是妮姬將壓抑轉化成藝術創作,且孜孜不倦,把創傷投射成女性的遭遇,以及女性常被塑造的典型。她於63歲的時候發表了自傳,其中提及她童年時被父親性侵的經驗。63歲說亂倫,需要的勇氣經已過濾,同時反映了她極其執着的性情。
她的確執着於自己身為女性在20世紀中期的歐洲所受到的期望與待遇;特別是她背負的傳統。這解說了妮姬後來到了美國加州渡過其下半生的動機。紀錄片中的她身穿着沾滿了油彩的工作服,在木梯上爬起,伸展身子進行她龐大的雕塑裝置。她的作品包括著名的 Nana 系列:布爾喬亞階級的胖女子日常無所事事:午茶,說三道四,打牌,抽煙⋯⋯連母親也不是什麼神聖的角色,有是無惡不作。
妮姬受訪時發言,一味只是重覆自己如何不喜歡現代女性的生活,相夫教子的角色以及在男性中心社會不合理的看待。人們說她受了法國同時期西蒙.迪.波娃的著作「第二性」的影響,但她的言行看來只像是汲收了皮毛。她著名的「開槍」行為藝術,向一列女性敵人開火,使載有喻意的物件爆裂出血等,看來只像是宣洩的方式。但這無礙於她的視覺藝術語言,如何汲納了布洛克潑滴、德布菲的物料、雅斯培·約翰斯以及華斯曾堡的混合繪畫等風格,當然還有她的伴侶田奎利(Tinquely)。展覽中我確曾讚嘆她著名的女體雕塑「Hon」(「她」)以及她遺世於加州的雕塑樂園。
聖法拉對自我前半生的否定,包括她的女性身份;造就了她後半生的藝術。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