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為香港教育界帶來了全新挑戰,學校因應疫情必須作出前所未有的新嘗試,包括進行網課、線上考試等。期間,政府關愛基金、各非政府組織亦紛紛提供援助,支援有需要學童添置電子產品。隨着教師、學生、家長漸漸適應,線上教學越來越受歡迎。然而,仍有大部分小學及1/3中學堅持以郵寄方式派發紙本功課,認為線上教學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模式。
後疫情時代實體及網上課程的取捨
不少教育界人士預料,即使在疫情緩和、恢復面授課堂後,學校亦不會再走「回頭路」,轉回百分百傳統模式。反之「混合式學習」將成為日後趨勢。究竟學校在實體、網上之間應如何平衡和取捨?又會否「貪新忘舊」,只顧線上之便利,失卻面授之成效?
6月23日,教城×卓師會教師專業發展系列的「混合式學習下重塑評估的策略與實踐」研討會於網上展開,會上一眾專家、教師齊齊分享對混合模式下「評估」的心得,探討如何善用新模式、新工具,更有效地追蹤學生的學習表現。當日講者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學校發展主任胡翠珊博士、任呂斌博士、大光德萃書院廿一世紀教學設計統籌梁靜巒女士、潔心林炳炎中學副校長陳美玲女士及香港教育城代表等。
「不是為推新模式而推動混合式教學 (blended-learning),而是比起傳統模式它有什麼優點?如何能互相配合、彌補不足?」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學校發展主任胡翠珊博士以此角度切入研討會,指出教育界應重點審視兩種模式各自的長短處,取長補短。
就網上教學而言,會上幾位講者不約而同地指出,網上教學平台的自動批改課業功能是一大教學優勢。胡翠珊博士指:「我們必須善用電子工具的優勢;以往老師要收集、批改一班學生的功課已經很辛苦,現在工具幫助我們自動批改(auto-marking),很方便收集學生表現的數據,但我們是否真的能好好利用這些數據,回饋(feedback) 學生、調整教學?」
網上教學平台便利老師進行學習評估
而且,Google Classroom、教城VLE等平台還會將同學們的答案整合成試算表,讓教師清晰對比哪道題目正確率較高,哪些錯誤選項讓學生最容易失誤,學生於課堂上的掌握程度便一目了然。教師能善用節省的時間,針對性地給予學生回饋,並就學生較弱範疇調節課堂內容。
不單如此,一些網上學習工具更有利分層跟進,同時避免標籤效應。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學校發展主任呂斌博士指出,教師們能在網上課業中增設「支援角落」(help corner),即提供即時發問或預設聲音教學的按鈕,以輔助學生完成課業,有效率之餘又免卻同學們因進度較同濟落後而自卑。
另外,對於學習進度較快的學生,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學校發展主任胡翠珊博士指,有些平台能讓學生在完成基礎程度的練習後,解鎖更具挑戰性的題目,同學們可按照自身目標挑戰不同程度的課業。教師由此便能利用網上平台,更即時、又具針對性地跟進和支援學生。
學習評估主要分為三類,包括:「學習的評估」(assessment of learning)、「促進學習的評估」(assessment for learning)和「作為學習的評估」(assessment as learning)。於研討會的最後一節,大光德萃書院廿一世紀教學設計統籌梁靜巒女士指出評估除了用作檢視和鞏固學生的能力,更能讓學生於完成評估的過程中學習,即上述的第三類學習評估,而網上平台便為此提供了絕佳的配合。
依照學習目的,選擇有效模式
她在任教英文課時,常常在課業、評估中加入多媒體元素,例如在學生閱讀一本英文小說後,她便請學生完成一份用電子軟件繪畫海報的功課,學生需透過小說描述主角的外表,畫上紅頭髮、藍眼睛等。此課業既能讓教師得悉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又能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把閱讀的文字形象化,對課文有更具體的概念。
呂斌博士亦就中文科提出了相似的做法,請同學錄下自己朗誦的文章,並加入有關聯性的圖片與背景音樂製成短片,立體化課本上的篇章。
梁女士亦提及另一個實現「作為學習的評估」的方式──「盲測」(Blind-Kahoot)。此方法由一名生物、化學科高中教師 Stephanie Castle 創立,意指利用網上製作多項選擇題遊戲平台Kahoot!,在學生未曾接觸某個課題前先進行問答,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之餘,更能讓學生對課題產生基本記憶與概念,學習亦隨之由問答之中開始。
然而,雖然網上教學帶來許多優勢,卻依然有不如傳統模式之處。潔心林炳炎中學副校長陳美玲女士指,她所屬的學校成功在網上進行了期末考試,過程大致順利,效果理想。可是,過程亦體現了線上教學的根本性毛病,例如被家長質疑欠缺公平性,以及老師的事前準備工夫大大增多。
梁女士概括指出:「想想你想達到的目的,你會清楚知道你需要什麼,什麼是最佳的工具。假如這次你認為『開書』形式無妨,便透過遙距電子學習系統(LMS)完成評估;假如這次你想學生有如公開試的體驗,你便需要老師現場監考、實體考試。考慮目標,才選用適當的工具。」可見,混合模式的確為教學提供了多一重選擇,但最終教師應按個別學習目的,選取最適合、最有效的模式,才是「混合式教學」的最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