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覆,政府因對應疫情,緊急地展開了疫苗接種計劃,訂購了3款疫苗,有中國研發傳統思維的滅活科興疫苗,德國採用新研發的mRNA核糖核酸技術研發的復必泰(BioNtech)疫苗及英、瑞合資阿斯利康藥廠複製性病毒載體的阿斯利康疫苗(AstraZeneca又稱牛津疫苗,因發現可能引起血栓,將改名為Vaxzevria),2月26日起市民可以預約接種。
病毒檢測與接種疫苗影響學校運作
疫情爆發後,各國都加緊研發新冠疫苗。在未有充足的研究數據下,疫苗便匆匆出台,各地多緊急通過應用。3款疫苗各有利弊,有效率及副作用都有不同,其中以阿斯利康有可能引起血栓最讓世衞組織關注,香港政府考慮暫緩引入;復必泰疫苗要在攝氏負70度的低溫下保存,也曾因瓶蓋的問題而暫停接種;科興是國產疫苗,香港部分人士有負面意見,於是乎,接種疫苗的進度便不如理想,限聚措施也持續。
學校在復活節假期後逐步恢復課堂授課,若學校教職員能兩周一次作病毒檢測的,則學校可以全面復課,教育界對此反響甚大。政府沒有考慮學校兩周一檢的安排,要獲得足夠的檢測用品並不容易,檢測結果發布的時間各檢疫站也有不同。有些地方要兩、三天才收到結果,結果若延誤了,對學校運作有一定的影響。
學校可找化驗室來負責全校教師的檢測,每人每次的檢測費用約200元,24班教職員約60-70人,檢測費用每月約24000元,由4月到7月中約要檢測7次,是十多萬的費用。雖然未到招標的限額,但也要有5個報價與經校董會/法團校董會通過才能進行,對一般資助學校來說,是一項負擔。直資學校能調撥的資源較多,所以,能在農曆年假後全面復課的多是直資學校。
教師若能全部接種疫苗,那麼學校全面復課的處理便應較簡單,但是否接種疫苗,各人有不同的見解和考慮。疫苗的臨床數據不足、新概念的疫苗會否有後遺症、不同疫苗的有效性各異、接種後會有不同的反應、長期病患者接種疫苗有效大的風險、接種疫苗會引起嚴重的敏感、多宗接種疫苗後引起血栓的病例,這都是不同的考慮因素。
各種疫苗均有一定的成效,是否接種各人自決,但接種疫苗的人數不多,控制疫情的效果便不理想。反覆的疫情令香港經濟癱瘓、很多行業已處於完全停頓,部分商店已結業,失業人口持續增加,失業率創新高,市民的怨氣便會積聚,政策的推行便有阻滯。
市民在長時間的抗疫政策下出現疲態,政策稍為放寬,疫情便又再次肆虐。各國為了推動國民接種疫苗,元首及政府高層紛紛示範性地接種疫苗,以示疫苗的安全性。獲得疫苗的國家鼓勵國民盡快接種,未獲分配疫苗的只能耐心等待,期望從別國手中流出一些以應付肆虐的疫情。世界各地,紛亂仍多。
學校教職員接種疫苗有助早日復課
香港原來訂的是英、美的疫苗,但因疫苗的短缺,無法付運到港,中國是最早讓國民免費接種疫苗的國家,港府向祖國發出請求,國家在短期內便已讓出100萬劑疫苗,香港才能在2月底開始疫苗的接種。政府高級官員與前線醫護人員是首批接種疫苗的群組,亦帶出示範作用。醫護人員每天面對一定數量的病人,他們接觸隱性病人的機會很多,若不幸感染了,傳播面便會更大,為了面對疫情,醫護人員是義無反顧的接種了疫苗,以保社會安全。
教師是政府公布的第二批優先接種疫苗群組,按理教師們便應及早接種。但據調查,只有四成半的教師願意接種疫苗,不願接種的原因是對疫苗沒有信心。教師授課要面對一眾孩童,接觸的人多,感染的機會也增加,為了自己的安全,為了學生的安全,教師更應接種疫苗,保護自己,亦保護自己的家人。
中港兩地運輸業的司機是首批接種疫苗的,為的是香港每天所需用品、食品多從中國大陸提供,若他們不能及早復工,受困擾的只會是香港市民。
香港先後因社會事件和疫情,而耽擱了恆常的教育工作。二年級以上的中小學生,真能回校上課的日子寥寥可數。而一年級的中小學生,更和老師對面不識,師生關係,更是淡薄。教育的功能淡化了,學生的學習出現了一定的缺口,這缺口需要在未來的日子去補足。若全面復課未能在短期內實施,要補足的便會增加,也便會出現教育的斷層,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是教育在發展社會功能上的一個缺失,是教育界對社會的一個虧欠。
接種疫苗是對抗疾病的最佳途徑,有紀錄以來,曾經發生的種種疫症,最終都是以疫苗控制:天花、白喉、麻疹、傷寒、瘧疾、破傷風、小兒麻痺、霍亂、流感……一生人接種的疫苗也夠多了,多一種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