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澳洲已定居多年,不論是職場工作還是商場創業均有所涉獵,當中有許多有趣的經歷。最近,筆者更透過一個位於墨爾本的社會政策及發展組織,投身義務工作的行列。
志願教育文化 加深社會認知
對筆者而言,參與義務工作並非一件新鮮事物,早於初到澳洲時,筆者曾經到過幼稚園、小學及童軍組織擔任義務導師和營會工作人員,體會到澳洲的教育及志願團體文化。筆者在體驗過程中更與不少澳洲當地小孩及教育工作者接觸和交流,加深了個人對澳洲社會的認識。
筆者近期參加了一個為期15個月的義工計劃。該計劃以促進澳洲墨爾本社會發展為目標,希望從未來經濟(Future Economy)、宜居性(Liveability)、改善城市(Urban Optimisation)及基建與可持續性(Infrastructure & Sustainability)等4個方向促進社會發展。
每名參加者必須就上述4個方向,倡議一至兩項相關的義工項目,並要向其他參加者推薦,以尋求其他參加者的支持,最終組成一個5至6人的小組推行項目。在互相推介項目的過程中,筆者聽到不少有趣的計劃,例如:在市中心興建單車廣場、為露宿者尋覓家園、城市耕作、藝術廣場、失業人士技能提升計劃、市區空置物業發展項目、餐飲業振興計劃、心靈健康項目及市區綠化等。筆者非常欣賞各個項目背後的理念和出發點,加上各位義務工作者的用心匯報及動人演說,這都令筆者希望參與所有計劃,為自己的第二個家園盡一分力。
經主辦單位的用心安排,筆者與一名工程師、項目策劃經理、教育部門主管、投資顧問及政府學院院長組成了義工團隊,經過兩日一夜的討論後,我們最終選出城市耕作計劃作為項目主題。在選題的過程中,筆者很享受每名參加者的平等發言機會,亦非常欣賞各位參加者的分析能力及演說能力。
自給自足模式 食物健康安全
城市耕作與未來經濟、宜居性、改善城市及可持續發展等目標有關。首先,這項計劃可培養自給自足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減低澳洲市民對商業農場的依賴。再者,自給自足的農業模式可促進食物的供應穩定及食物安全。此外,是項計劃亦旨在鼓勵餐廳種植部分食材,並以此吸引注重健康和食物安全的食客光顧,以振興市區的飲食行業。
既有清晰的計劃方向,每名組員皆被鼓勵作出兩方面的貢獻:第一是人脈關係;第二方面是每名成員的知識及技能。在人脈關係方面,組員嘗試接觸政府、發展商、商業樓宇業主及公用空間管理公司等機構,希望能找到一些物業或公共空間推行城市耕作園地,以便作出示範作用。此外,組員更會嘗試接觸農業技術專家及專才,希望獲取更多人力和資源推行是項計劃。
在知識及技能方面,任職項目策劃經理的組員將會貢獻他的專業知識,以便達至最佳宣傳及推廣效果;任職工程師的組員亦打算貢獻好的設計才能,設計出最佳的耕作園地;任職投資顧問的組員會協助本項目的財務管理及設計出最理想的經費籌募計劃;而任職政府部門主管的組員則會擔任文書處理及向公眾發布的工作;至於任職教育界的筆者將會與另一教育界的組員進行家長及社區教育的工作。
作為一位澳洲的新移民,筆者有幸能夠參與這項極具意義及富學習機會的義務工作計劃。筆者雖然曾掙扎過,自己是否還有餘暇應付這個長達15個月的計劃呢?但最終也下定決心,視這項計劃為自我發展及回饋社會的一次良機。在未來的一年多,筆者會持續不定期分享義務工作過程中的得着及體會,並希望與一眾讀者分享這個令人喜悅及期盼的過程。
澳洲義務工作經歷分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