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錦光銳意提升香港理工大學的創科力量

滕錦光教授出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一年半以來,首次接受本社文灼非社長專訪,深入詳盡的分享了他對理大發展的願景及對香港推動創科的看法。

近月國家嫦娥五號探月計劃舉世矚目,香港理工大學由於有份參與並完成關鍵的月球表土採樣及封裝任務,顯示香港高校的科研能力達世界一流水平。筆者最近有機會專訪滕錦光校長,是他出任理大校長一年半以來,比較深入詳盡的分享他對理大發展的願景及對香港推動創科的看法。

2019年3月,理大校董會宣布委任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滕錦光講座教授為下任校長,任期由7月1日生效,是繼香港大學張翔校長之後,第二位內地人士擔任大學校長。其實滕教授早與香港結緣,1994年加入當時的香港理工學院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擔任講師,到2005年升任講座教授,2006年更出任協理副校長,2007年出任建設及地政學院院長,2012至2018年出任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可以說,他的學術事業大部分時間都在理大度過,淵源深厚。可惜他一上任就遇上香港百年罕見的社會運動,一番抱負難以立即施展。2019年11月繼香港中文大學爆發激烈的學生及校外人士跟警察的衝突後,理大跟著出現同樣的大規模抗爭事件,大量示威人士佔據校園與警察對峙多日,校園破壞嚴重,無法進行正常的教研及行政工作。

理工大學與香港工業發展關係密切

抗爭事件平息後,百廢待舉,原本自由開放的理大校園變得處處提防,去年新冠疫情肆虐,出入的防範措施更嚴格。去年底難得約到滕錦光校長與容啟亮教授接受專訪,分享他們對理大如何參與國家航天工程發揮影響力,顯示香港的科研實力。理大前身的香港理工學院與香港工業發展關係密切,早期的校董會主席如鍾士元、李鵬飛、張鑑泉都是工業界的代表人物。1991年學院聘請時任香港大學化學系教授潘宗光出任校長,1994年學院升格為理工大學。在潘氏17年的領導下,理大發展迅速,得到工業界的大力支持,是香港發展實用研究的代表性大學。我在港大念本科時,潘宗光教授是理學院院長,學而優則從政,擔任了6年立法局委任議員後專注發展理大,奠定良好的基礎。2008年來自美國的唐偉章教授接任校長,進一步加強與內地交流合作,提升科研能力,另外又推出新課程。在唐校長任內我應邀加入由他擔任主席的公共事務委員會,定期與各界人士向理大提供建議,其中一個大項目是慶祝理大創辦80周年,希望承先啟後,推陳出新。

2020年12月本社有幸專訪滕錦光校長與容啟亮教授,分享他們對理大如何參與國家航天工程發揮影響力,顯示香港科研實力。(灼見名家圖片)
2020年12月本社有幸專訪滕錦光校長與容啟亮教授,分享他們對理大如何參與國家航天工程發揮影響力,顯示香港科研實力。(灼見名家圖片)

滕錦光在理大經歷了兩任校長的領導,對這所大學的實力了然於胸。他曾經短暫出任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熟悉內地的高等教育體制及大灣區優勢,有利理大的日後發展。由於參與中國這次複雜艱鉅的太空任務,令理大聲名大噪,滕校長表示由容啟亮教授帶領的團隊早在1990年代就開始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理大是香港高校中唯一有太空探測、深空探測實戰經驗的大學。他指出理大已經多次參與國家的重要航太項目,例如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團隊研發的項目正等待成果。滕校長希望理大可以分到一部分月壤,進一步研究未來若要在月球上建造科學研究基地,可以怎樣利用月壤建造房子,進一步研究是否可以透過3D打印技術在月球建造基地需要的建築物,非常有前瞻性。他表示會增加相關研究經費,為參與將來的太空探測任務做好準備。

參與國家科研項目提升科研影響力

除了航太計劃,內地領先全球的高鐵項目等多個國家研究項目都有理大的參與,滕校長認為對國家來說,在發展科技過程中,很需要各個領域包括香港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解決問題,理大透過參與這些項目,提升了在內地甚至世界的科研影響力。

最近10多年,香港多家院校都紛紛到珠三角尋找新的發展方向,港大在深圳建醫院;中大在深圳辦分校;科大在南沙建研究所,又在廣州開分校;浸大在珠海與北師大合辦新大學;理大也在深圳設研究院,申請參與國家科技發展項目及與內地機構合作,最近與深圳市合作,在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設立香港理工大學深圳創新研究院(福田),負責智慧城市方面的相關研究。滕校長希望理大在香港再工業化過程中持續扮演重要角色,繼可持續城市發展、智慧城市、智慧能源三個研究院後,目前正針對社會需求,邀請垮學科、跨領域專家學者籌組幾個新的研究院,把學術與社會需求聯繫起來,把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成果推向社會,讓理大在香港創科發展中有所貢獻。筆者很認同滕校長這個觀點,大學不應只是象牙塔,需要就嚴峻的社會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談到大灣區的新發展,理大正準備在佛山成立分校,與市政府簽訂了諒解備忘錄,滕校長表示到佛山辦學意義重大,香港的產業要跟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產業互補,高校的科研也要跟大灣區的產業結合。他也期待佛山分校可以招收全國優秀學生,有助理大未來的發展。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文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