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迷碧咸,和1976 年諾貝爾經濟學大師佛利民(Milton Friedman)同台獻技?
經濟大師分析碧咸射球拋物線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John Kay 和英倫銀行前行長 Mervyn King(下稱K&K), 在2020 年的新作Radical Uncertainty,就為兩人提供了一個舞台(第267-77 頁)。
K&K 在40 年前合作寫書後分道揚鑣,幾許風雨後再度合作,新作約500 頁,少不免要咆哮(rant)一番(《金融時報》書評語),對幾十年來經濟學研究的缺失,盡情鞭撻。行文至中段,大師也許怕讀者發睏,於是請來萬人迷,並詳細展示碧咸在2001 年世界盃外圍賽英格蘭對希臘這場許和不許負的名仗中,如何以七旋斬絕技完美示範救世主是怎樣擔當的。
比賽至90 分鐘英格蘭尚落後一球,但於敵人禁區外卻博得一個罰球。兩位球迷在此旁徵細寫,指碧咸這記招牌「香蕉球」,高飛曲墜,皮球破空追擊的軌迹,右左橫跨竟達3 米之遙,而在飛抵龍門之際,氣流由擾流急轉成層流,阻力猛增100%,使之刁鑽地戳進龍門的左上角,守門員雖然盡力飛撲,卻連皮也摸不到。
碧咸這腳把英格蘭踢入決賽周,同時他自己也成為了一眾經濟學家辯論應該如何看待行為的一個活靶子。
K&K 指出,碧咸的「鬼影變幻球」,「就等如印在他腦海中,以幾何學和微積分的公式,剎那間進行了複雜的差分計算。能射入罰球,幾乎就等如他就是個出色的物理學家。」
碧咸「等如」物理學家?
K&K 當然知道這樣說「堅離地」,並煞有介事地澄清道:「碧咸沒有能力作出如此複雜的計算。」
但他倆卻指出,把碧咸看成好像懂得微積分,這套「就等如(as if)」的邏輯,正正是佛利民——芝加哥經濟學派的開山老祖之一 ——所倡議的模型主要立腳點。這學派(包括後來的諾獎學人Gary Becker)認為,經濟主體(各個消費者、企業等),不需要真真正正地在腦袋裏以各種公式來計算得失(或稱「最優化optimize」);只要由這等假設建立的模型,所推導出來的預測,「足夠地準確」的話,那就可以放心不管那些假設本身是否貼近現實。
經濟主體不需各種公式計算得失
K&K 自我批評當年他們也以此不顧事實之說奉為寶典,多年來這幾乎是唯一被認可的「架生」。兩老也試圖為現實中碧咸不會微積分解圍,其罰球處理不僅僅是本能直覺的反射,而且是千錘百煉的成果。如果用在下新書《超級巨星經濟學》的視角,並借用另一名諾獎學者卡尼曼的語言來解說,碧咸的功架,是系統1 的典範,他本人也許不能用系統2 的語言(微積分)來解釋其執行的過程,但不善解釋本身,不應對萬人迷的成就有絲毫的減分。
一個完美的入球,是否需要用洋洋灑灑的符號來定義!?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