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擔心政府自製「內爆式星火燎原」

政府宣布將改革通識科似乎在市民意料之內,但在某個意義上,這不應是討論的終結,而是一個更廣泛的探討的開始。不過,由於這次宣布「動手術」匆匆忙忙,到目前政府尚在解說之中,則引起社會擔心政府並未做好準備。

特區政府正式向通識科「動手術」,並不叫人感到意外,畢竟社會上的確存在爭議。關於課程內容與安排(由課時到學習模式),最好交由相關的專業群體討論,而核心的問題也不應該是一個科目的存在與否或改動,而是整個中學課程如何繼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某個意義上,這不應是討論的終結,而是一個更廣泛的探討的開始。不過,在重啟討論之前,由於這次宣布「動手術」顯得匆匆忙忙,到目前政府尚在解說之中,而中間好些「手尾」,其實很需要妥善處理。從一個施政的角度來看,對一些必須跟進的事項不認真重視及做好善後工作,麻煩只會接踵而來,最後又(如現屆政府不斷重複再犯的錯誤)搞出(另)一個「大頭佛」。

需接受政府管治團隊有其管治意志

說到這裏,或者我需要申報利益:本人是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成員。有見專責小組報告內的建議跟特區政府所提出的改動並不一致,好些社會人士均問到會否覺得不受尊重。我個人的意見很簡單,一個委員會/專責小組要做的工作是針對要處理的問題,蒐集資料、意見,就着議題作出通盤考慮、深入分析,然後經過反覆辯論,提交具體的建議。很多人以為什麼委員會就是政府的「白手套」、「打手」,只會看着高官的面口來辦事。在「陰謀論」的論述中,一切都是陰謀的一部分。不過,今次通識科「手術」至少可以說明,香港社會還有自由意志這回事,而專責小組也不是為了政府而存在,而是獨立地提出了改革的建議。也正因為是這個原因,政府沒有責任、必要照單全收。如果每次政府都必須歡迎委員會的報告,並且全數接納建議,那就是「委員會治港」。

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我們必須接受政府管治團隊也有他們的管治意志;決定是應該由他們來做的。為何政府的決定跟專責小組的看法不一致,負責的官員與部門充分解釋便可。我明白,有些人會覺得我這一番言論,屬自我矮化,矮化了委員會的地位和角色。可是,如果政府的決策一定不能偏離委員會的建議,那我們又會問:這個政府還有何功能?

通識科「手術」會否衝擊DSE「市值」?

回到正題——「手尾」。在香港,討論教育問題的一大困難,是大家似乎都很難接受一些世俗(甚至被形容為庸俗)的想法。所以,在很多觸及利益的議題上,不是輕輕帶過,就是不會真正進入題目。在我看來,對很多學生和家長來說,讀書考試乃升學之手段,最重要的是學歷會否得到承認。說得更為直接,考試成績是一種「貨幣」,可以換取合理的回報。而香港一向有不少學生選擇到海外升學,再加上全球不斷提高「學生的流動性」,大家期望無論政府在課程、考試方面進行任何改動,都必須無礙DSE繼續保持其完整性、公信力和「轉換值」(即全球受落的程度),實屬相當合理的要求。對很多家長和學生而言,投入某一個課程、考試、升學軌道的系統,是一項長則10年、12年,短則三年、六 年的「投資」,誰都不想作出錯誤的決定,更不會饒恕有關機構的誤導(例如學歷認證出現「貶值」)。這個不是年輕人才會提出來的問題;對大部分家長,這是一個「超大的問題」!

當然,通識科的「手術」會否對DSE的「市值」構成衝擊,這是一個實證問題,只要清楚交代、說明便可消除疑慮。有這方面有經驗的人士指出,考試評分的認可與換算,乃長年累積的結果,個別改動未必會即時產生震盪。再者,只要DSE整體的「牌子」未受質疑,學生如何拿不同科目的成績來爭取海外升學的資格,可通過技術性的處理方法來確保成績單的「等值轉換的比例」不會出現太大變化。所謂擔心DSE「市值」有變,可能只是杞人憂天。

政府權威公信力跌破底價 舉動只會惹猜測

不過,話又得說回來,特區政府發出通識科需要「動手術」的消息至今,從來未見就這個DSE「市值」的問題作出說明。當大部分學生和家長期望政府出來「寫包單」(DSE的「市值」不動如山,並且已獲得海外一致確認)的時候,這個政府好像想反問大眾:你有過懷疑嗎?我完全明白,有關官員會覺得,既然海外升學系統沒有主動要求交代,難道我們需要主動向人家發問,他們會否修改對香港公開考試成績的認證嗎?主動提出只會自找麻煩,所以「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一切如常。這是目前香港政府施政在操作上很令人費解的問題——官員作出決定或行動時,好像假設市民大眾對政府仍有信心和信任,但現實卻是這個政府的權威與公信力早已「跌破底價」。政府的一舉一動只會引起猜測,建制派批評它只做表面工夫,實際上是不作為,而反建制的則以為一切都是另一套陰謀,處處提防。在沒有充分的準備工作和清楚解說的情况下,改動通識科會否拖垮DSE 的話題,一定會燃燒一段時間。而目前國際大環境對香港並不友善,隨時「小題」「大做」,弄假成真,DSE「市值」不保,事後要做補救工作,必定特別困難。

可以想像,社會上一定有種意見認為,通識科乃萬惡之首,應不惜一切,盡快「消毒」。所以,還糾纏於什麼可能出現的後果,而且還是庸俗得不得了的考分轉換的問題,實在是最不正確之思想也。

哪種考慮重要?讀者可自行決定。我最擔心的是,現屆政府施政的風格,是小事化大,自製「內爆式星火燎原」。有領導人認為過去的問題只是政策解說有時有所不足而已;這似乎是低估了現屆政府的破壞力。因為沒有預先評估民眾的憂慮,早作解釋,結果一發不可收拾,「見過一次都嫌多」。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呂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