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牛發瘟:源於半年結內地銀根例緊

──兼述大媽大叔影響港股有多深

上周五滬深股市大幅下跌,2000多隻的股票跌停板。深圳創業板指數跌幅接近9%,跌停面積之大可說不忍卒睹……內地股民驚呼,狂牛翻然變為瘟牛矣。
上周五滬深股市大幅下跌,2000多隻的股票跌停板。深圳創業板指數跌幅接近9%,跌停面積之大可說不忍卒睹。在這之前,周四兩市均已錄得相當跌幅,與港股關聯較大的滬股下跌接近4%。
 
須知,周四原是本輪新股 IPO 資金解凍的高峰期。凍資達2.2萬億元人民幣的國泰君安申購資金,連同其餘十隻新股合計,總數達3萬億元的解凍資金,周四已退款予不中簽者。原則上,股民可以使用這些「打新」的款項入市博殺──以往幾輪新股 IPO,每逢遇上這種資金解凍高峰日,滬深股市例必大升。這次解凍資金的規模大過往常一倍有餘(以前一次 IPO 凍結資金總額在1.5萬億上下,這次因有集資300億的巨無霸國泰君安,而使申購資金倍增),股市反而大跌,極不尋常。內地股民驚呼,「狂牛」翻然變為「瘟牛」矣。
 
以 A 股從高位下跌的幅度而論,隱然已有泡沬爆破,由牛轉熊的徵兆。其中滬綜指數已從高位下跌20%,深圳創業板指數則己下跌超過四分之一,使大量資金在高位被套住。這樣的下跌只歷經兩周約9個交易日,是自去年11月21日政府以央行減息啟動牛市以來,未曾有過的下跌。從走勢形態而論,這一下跌對 A 牛衝擊甚大,打擊了大媽大叔的信心,勢將使入市資金萎縮。
 

六絕皆因銀根緊

 
A股真正的牛市,迄今只不過7個月,如果現在就陷入輾轉下跌,暗無天日的長熊,則本輪牛市未兔太過短命。而內地投資者稱,本輪牛市為「國家牛」(意即國家策動),是被賦予諸多重任的牛市,現在包括減桿杆,生財效(財富效應) ,促改革等等仍未竟全功,豈可言廢?
 
實際上,6月下半月A股大幅下挫,既有之前上升過急,升幅過大引來獲利回吐的原因,也與內地銀根出現季節性抽緊有極大關係。中國的銀行體系有一個與別不同的特點,就是上半年結束時(即6月底),各銀行會進行半年考核,令資金極度抽緊。
 
前幾年,因為這個原因,上海銀行同業拆息(Shibor)曾經錄得大幅抽升,給金融系統帶來震動。稍後幾年,央行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這種情況,會通過逆回購等操作,在6月下半月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縱然如此,在這個季節點,銀根緊絀仍是無可避免。本輪牛市某種程度上,有融資牛特點,股市融資增長過速一直令人擔心:一方面融資使金融系統大量資金流入股市,使股市估值偏離常軌,形成泡沬;另一方面,參與融資的投資者,可以承受的風險明顯下降。融資規模大幅上升,所產生系統性高估值的高風險,與投資者低風險承受力之間所構成張力,一直為人詬病。
 
但如果6月尾的季節性銀根緊絀,使股市融資收縮,是有利於鬆弛這種張力,則6月結之跌市,將有利於七翻身行情的出現。有一定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者,可以在6月底作好部署,待機出擊。
 
表:兩日總成交額比較。(作者提供)
表:兩日總成交額比較。(作者提供)
 

內地「大媽大叔」炒起二三線股

 
3、4月之交的季初效應帶動港股進入所謂的『大時代』,成交額沖上歷史高位。論者不斷以北水和大媽大叔來作故事,吹得天花亂墜。到底北水或者說大媽大叔在多大程度上,或者更准確地說,在那些板塊影響了港股的走向呢?剛過去的端午節,即上周一,是3個月來第一個香港開市,A股休市的日子。因為在此之前的周五,A股以淒勵的下跌迎接那個長周末,內地股民正在哭股喪,相對無心在周一參與港股交易。這使周一港股成交額下降到1000億以下。
 
上表是前周四和上周一港股總成交額,恒指成交股成交額和衍生產品成交額的數字。拿前周四而不是周五的數字作比較,是因為周五有重要指數編制公司調整成分股,致使最後幾分鐘交易時段比平時大幅增加,難作比較。
    
從上表可以看到,雖然22日成交比18日減少157億元,但由機構投資者主導的恒指成分股(即藍籌股)成交卻反增23億,而衍生產品成交則少了75億。實際上如果衍生產品成交額,與藍籌成交比較,達到18日的比例(也就是4月初以來大部分時間的比例) ,衍生產品應有360億元的成交水平。也就是說,在相當程度上,大媽大叔的休賭,使港股衍生產品成交額少了100億元。而表中所列的成交類別以外,基本上就是市場所說的「二三線股」了。大媽大叔的缺席,使二三線股成交減少約60億元。由於衍生產品的升降受原生証券(市場人士稱之為正股) 所左右,大媽大叔大部分的交易屬追隨性的交易。只是這樣衍生產品成交大過正股從而出現尾巴搖狗的現象(正如前周本欄所分析),使港股日波幅大增。另外投入二三線股的內地資金才是戲肉,它使4月以來二三線股風生水起,日日都有神來之筆。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