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長時間的停課,確保學生在停課期內繼續學習成為社會主流共識;因而催生了「停課不停學」這個響亮的口號。緊隨着提早放暑假和「開學不返學」的過去,跟住下一站點呢?
停課之後的復課
上學年五月、六月期間全港學校曾有過短時間復課。教育現場所見,復課就如字面所示的「回復上課」。之前的一段停課期沉澱下來的,相信對於大多數師生而言,很大可能是「追回進度」。
關於停課、復課的探討,本欄作者已寫過不少;值得留意的是,其中不多討論是與中學相關。可能主因就是上述所提到的,不論老師、家長或學生,最為關注的仍然是在於進度。年初的停課是突如其來的、一段接一段地頒布,前線沒有人有詳盡計劃下,一旦重返校園就要努力爭取補回失去的時間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復課實在不應只是「回復上課」就完事。學校是個學習的地方,重返校園除了上課外,還包括了學習生活、群體學習和身心發展、解決困難和學生支援等等。因為學習的含義遠比上課為多、而且更為廣闊。
停課不停學的願景
回顧前期「停課不停學」的體驗,焦點應在「不停學」的願景上。
停課是個契機,令成年人不得不思考學生遇上停課會怎樣;最直接的假設就是「學生會停止學習」。於是導致「停課不停學」這個口號的出現,並成為整個基礎教育圈的重點工作。
其實不少學者都指出,人本身就有學習的天性。停課不會令學生停止學習,反而空間多了後會學得更多;我們真正憂慮的是他們並非去學我們想他們去學的罷了。
停課期內大量使用電子科技,以網絡程序和平台作為教學媒介;具體結果就是以此作為監控手段,令學生在停課期內仍然依照學校老師設定好的軌跡,去學習我們預早規定他們要學的內容。最後當然是用種種評估測考,量度他們達標情況。
不過這樣不停學,可真是我們的願景?
借用科技和網絡技術要達成的,應該是「不停自學」。這個目標可有達成?相信每所學校、每個課室都有不同的體現。作為教育前線的校長、老師,不妨自我檢視一番。當然最重心的因素是學生的品質,每位學生可達到的還是有些參差。
不停學邁進教學新年代
前期停課之後,不少機構、學校曾檢視自家「停課不停學」政策的落實情況,嘗試去蕪存菁,目的正是考量有關計劃能否在遙距教學模式下有效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藉此製訂應對未來再有的停課危機。
新學年的開始不論用什麼形容詞,其本質就是繼續停課。幾乎全部中小學推出了較為完善的應變教學計劃,吸取了上一期的經驗,確認借助網絡運用遙控方式教學是個新常態。
在新常態教學下,教師的教學、課堂策劃、師生互動、即時評估等基本功也不得不作出改變。試想想,若老師利用網絡會議軟件進行教學時,依然故我面對鏡頭滔滔不絕地連續講40分鐘,即使同場加入劃筆記工作紙、播放簡報等;如何令在家的小朋友不會昏昏入睡?若以為叫名或叱罵就可以,絕對是痴人說夢話。邁進新常態教學時,擔任教學崗位的老師就不得不做改變。
簡單而言,這裏有兩個度向。第一是反思老師的角色,昔日的傳授者角色已不合時宜;正如新世紀課改所倡議,老師要扮演學習促進者。新常態下只可做好促進者這個角色。
另一個是從學的角度。學生留在家中,怎樣引導他進入去學的狀態呢?減少他面對學習的阻礙應是必要的事;其次是激勵學生自行發展出最適用的學習策略,包括善用在家的環境。
「停課不停學」不應隨着復課而停下來,下一站?把遙控教學的需求轉換為教學新時代的基本要求,不論在課室或在家都可以隨時有效學習。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