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為子女竭盡全力,希望將最好的給予孩子,可是往往最美好的安排並不一定帶來最美好的結果。究竟家庭教育所着重的應該是什麼,優秀的孩子是如何培育出來?家庭教育所應該關注的又是什麼呢?
近年不同學者都倡議要培育孩子迎接一個不可預知的未來,其實自從有人類以來,我們都是迎接不可預知的未來,這正就是因為社會是不斷進步,不斷變化。然而不論世界如何轉變,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我們能夠在成長過程中參考歷史、活在當下與迎接將來。歷史就是我們先祖所留下來的智慧,叫人類從歷史之中去學習。《聖經》有一句名言──「日光之下無新事」,在人類成長的過程中,每個生命所需要的,最基本都是回歸到家庭中孕育出愛的孩育。
因此,是次筆者與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一個愉快、溫馨的家
孩子的成長總是從家庭環境開始,當父母營造一個能夠讓孩子身心健康的環境,他們才能在有利的條件下成長。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他們價值觀的形成、與人相處及溝通的基礎都是從家庭開始,因此家長必須讓家庭保持和諧氣氛,讓孩子感到安定的生活秩序,讓孩子在日常中培育生活有序的習慣,為他們的成長打好基礎。
圖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
一直以來,筆者都認同幫助子女愛上閲讀就是父母送給他們成長中一份最重要的禮物。當父母讓子女愛上閲讀,他們一生就能為快樂而閲讀。
在家庭生活的環境中,不妨在家中建立共同的閲讀時間。例如每晚睡覺前劃出一個寧靜時刻,讓全家人一同安靜閱讀自已喜愛的書籍。父母在家中要樹立閲讀的榜樣,在閲讀的過程中不使用手提電話、不分心,因為這是一個家庭彼此都珍視的重要時間。對於年幼的子女,家長可以因應情況而使用説故事或伴讀的方式進行,讓這個家庭活動從他們小時候就建立。
當子女形成一定的閲讀能力之後,父母更可以鼓勵子女在閱讀後一起進行交談,互相彼此分享,閲讀是一份樂趣,而不是一份任務。
當家庭能建立這份閱讀的氣氛,又能讓子女培養閱讀的習慣,他就能夠終生受用,能夠自學、能夠擁有迎接與預備世界改變的能力。
一個接納與充滿鼓勵的家
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方式極之重要,若他們能從父母中感受到重視、尊重與接納,他們才能在擁有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繼而才可以有利地發展正向的品格。
由於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必然會有犯錯,假若他們不敢再犯只是出於懼怕父母的責備,這根本就沒有在教育的層面上改善過孩子對事情的認知與理解。只有正確的方式,孩子才能知錯能改。對孩子而言,我們必須讓他們體會父母是接納他這個小孩,但所不接納的是那些不應做的行為。因此,父母與子女必須建立一份信任與接納的關係,而這份的關係亦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培養出來。故此,父母日常的鼓勵與支持就成為了與孩子日常溝通與建立關係的良好基礎。
喜愛自然培育良善
我們要讓孩子喜愛大自然,並樂於欣賞大自然的美與對培育他們對大自然探索的好奇。當孩子喜愛大自然,能對周遭事物充滿情感,他們就能產生一份「人與環境」的和諧感。從小學習愛惜環境,漸漸長大時與人相處亦學習愛惜人際的關係。
孩子如何學習良善?對幼童來說,良善是先從他們身邊的花草樹木開始。「良善」是一種美德,不能以言語去培育良善,這必須讓孩子產生一份情感,讓他們從小與環境產生共存的體會,去愛惜花草樹木,建立關係和珍惜關係。透過環境教育,讓他從小實踐這種「良善」的道德品格。
總結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最先的一環,是學校教育不能取替的重要階段。孩子成長的大部份時間都在家庭中,因此家庭所提供的環境氛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