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及九龍,是滿清兩次鴉片戰爭失敗被迫割讓予英國;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是晚清列強在華劃分勢力範圍時,英國強佔租借。至於此前的香港,一般人印象模糊,就當作人煙稀少的荒島,或只是務農打魚的閒散村落。
香港的原貌如何?新石器時代的考古遺蹟與文物發現太久遠,就先談談熟悉的屯門。
屯門名稱由來始於唐朝政府在此地區駐守士兵及郵務人員,目的是防禦海寇及傳遞軍情。稱作屯門,意思是「屯兵之門」,海灣稱作「屯門灣」,所在山嶺稱作「屯門山」(今日的青山)。當年這中國東南沿海對外交通的重要港口與軍鎮,是為保護海上貿易而設立的一個軍港,也是廣州外港,發揮重要的經濟與軍事功能。唐宋時期,對外海上貿易發達,關稅是政府財政收入重要來源,政府於沿海設立市舶司,如廣州、泉州等港口市舶。唐代地理學家賈耽曾詳細描述當時全球最長航線:廣州通海夷道(1.4萬公里,記載見於《新唐書·地理志》),這條航線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瓷器以至茶葉之路,以及阿拉伯來華香葯之路的描述。商船從廣州起航,向南至珠江口的屯門港,然後折向西南方,過海南島東北角、越南東南部海面、馬來半島湄公河口,通過新加坡,穿越馬六甲海峽,橫越印度洋,抵達斯里蘭卡和印度半島的南端,再至波斯灣,最後抵達當時大食國(阿拉伯)的首都,即今天的巴格達。
屯門作為屯兵戍邊的海防軍鎮,始設置於唐玄宗開元年間(736年),當時隸屬安南都護府,其轄管地域包括今東莞、 香港及深圳沿岸一帶,指揮部位於今深圳南頭城。軍鎮內有郵驛設施及編制兵額二千,以保護海上貿易。宋朝政府設屯門巡檢司,將屯門與擔竿洲、琵琶洲(今日的龍珠島)三者聯為海上防衛體系。至明朝,葡萄牙(佛朗機)人曾進駐屯門,建石柱,刻葡國國徽,意納屯門為其基地。明中葉(1521年),廣東巡海道汪鉉率南頭軍民大敗葡軍於九逕山(屯門灣東)、茜草灣,葡人被逐,轉向謀劃澳門。
屯門軍鎮歷經唐朝至清朝,編制與地域或略有改動,但以屯門稱謂,用於軍事功能的名號(如「屯門砦」、「屯門墩台」、「屯門寨」等),至鴉片戰爭後始被英殖政府棄用。
古代香港有什麼重要產業?
除了軍事與外貿交通樞紐外,古代香港有什麼重要產業?
先由「香港」一名談起。
較早研究香港歷史的羅香林教授考證,「香港」之得名,即因其為運香、販香的海港。
古代香港先後隸屬於東莞縣或新安縣等(今東莞、深圳、香港等地),此地域盛產香木,又稱「莞香」。早於宋朝年間,瀝源(沙田)及大嶼山沙螺灣等地種有大量香樹(又稱土沉香、牙香樹等),香農將香木製成各種香製品,或從陸路先運抵尖沙咀,或集中運往香港仔石排灣,轉而運往內地,或經南洋遠銷至阿拉伯國家。香港各地區種植的香木,質量優良,在莞香中堪稱上乘;其中能結出沉香的產品,被譽為『海南珍奇』。
古時尖沙咀又稱為香埠頭;沙田城門河附近有地方稱香粉寮,就是利用水碓來舂香木成粉,製造線香塔香的;石排灣又是香市港口,以運香木出口而著名,因此被稱為香港;附近有村落叫作香港村(香港一名的由來,眾說紛紜,以香木而得名,或誤以香港村當作香港,皆屬其中待考之源)。
其次是鹽,今天尋常之物,古代卻是重要經濟產物,官府更課徵税項,或實行專賣(專利鹽的生產、製造、販運、銷售,也包括採礦鑄鐵,以及酒、茶葉等,如漢武帝時期即實施鹽鐵酒專賣)。香港周邊多沿海,產海鹽有地利。北宋初年,朝廷在廣南東路設置14個官辦鹽場;其中在今天的九龍東一帶,設立名為「官富場」的官方鹽場,派有造鹽官並駐兵。當時香港屬於廣州府東莞縣,縣內的屯門一帶,也產鹽,歸屬黃田鹽栅之內,是另一產鹽場。今天維港東面入口——佛堂門天后古廟旁,仍然豎立着一塊石碑;石碑是由南宋官富鹽場鹽官嚴益彰豎立,見證鹽場昔日的重要。元朝時期,官富場改為官富巡司,明朝時則改為官富巡檢司,設有巡檢及司吏各一,並駐弓兵,以打擊販賣私鹽者。明朝的官富鹽場已躍升為新安縣境內四大鹽場之一,產鹽除指定繳納外,更可供廣西、江南一帶之用。
珍貴的海珠,是古代香港其中貴重產業之一。新界大埔海(今稱吐露港)得天獨厚,開敞的內海灣,水溫、水質、水流、泥砂底質皆適宜,得以盛產珍珠。自唐至清,就是皇室專用採珍珠的海灣,又稱大步海。五代十國時南漢後主劉鋹於此地區設為「媚川都」,頒令士兵駐守,又招募兵勇,徵集船家及採珠漁民,在海上大規模採珠。相傳宋太祖滅劉鋹,火燒皇宮,在宮內發現四十甕珍珠,俱採自媚川都。大規模的官方採珠,大埔駐官兵,以及從事採珠的大批船家、採工、商戶,軍寨衙門設立,促進大埔興起,南漢年間大埔已成墟,以後歷朝皇室相繼在大埔海採珍珠,使大埔發展為香港早期墟市之一。
另一大規模產業是陶瓷外貿與燒製。香港曾經是華南陶瓷業重鎮,包括轉運出口或是生產內銷,皆與華南地理和交通有關。其中江西景德鎮瓷器譽滿中外,景德鎮早於漢代已燒製陶瓷,經過不斷發展和改良,所製瓷器在宋元時期已作為「外銷瓷」輸往東南亞、南亞及西亞各地。景德鎮出口陶瓷須先運到廣州,經香港再轉銷海外。至於本地陶瓷生產,大埔碗窰是香港的陶瓷燒製中心。明代文、謝兩家族在大埔經營窰場,生產青花瓷器,產品有碗、盤、盞、碟等。清朝康熙年間,沿海遷界及復界,從廣東長樂縣南遷至大埔的客籍馬氏族人,出資購入窰場。二十世紀初期,由於廣東沿海其他窰場的產品競爭,碗窰的陶瓷業日趨式微,至1932年停產。
古代香港,不是小漁村,更不是無人島。設衙門,駐軍兵,多種產業曾經興盛發達,更是中國南方海路經貿交通樞紐與軍事要衝。香港的歷史,在歷朝的經濟、外貿、文化、海防各方面,都曾發揮重要的作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