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 (唔多) ( m11 dɔ55)
讀過筆者拙著《粵語古趣談三編》圖書-粵語古趣談1-3-保衛粵語-保衛方言/的,可能都會記得筆者曾論證粵語的「唔」,本字就是「不」。換言之古漢語文獻中的「不」字,我們實在可以有兩讀︰一讀「bɐt5」,一讀「 m 11」。於是我們就有理由相信,若我們口頭上的「唔多」(義為「不大」,如「唔多好」就是「不大好」;「唔多妥」就是「不大對勁」;「唔多中意」就是「不大喜歡」)是古語之遺的話,古代文獻當有寫作「不多」,而義為「不大」的表達方式。
果然,古代文獻真的有這樣的「不多」的用例。蔣紹愚《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的口語詞》一文(見(見《近代漢語研究》,亦見《漢語詞彙語法史論文集》)為我們找到了證據。現在將蔣氏的論證抄錄如下。
「『不多』即『不很』、『不大』,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
二十二日早朝見彗星,長一尋許,在東南隅,雲蔽不多見。(卷一,開3.10.22) (黃氏案︰蔣氏原文謂「例句後標明《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的卷數和記載的年月日」而「『開』表示『開成』,『會』表示『會昌』,『大』表示『大中』」。)
令卜部占風,不多宜。(卷一,開4.4.5)
請益僧違和,不多好,不吃飯漿。(卷一,開4.4.16)
彼寺雖有西國僧,未多解語,持念之業,不多苦解。(卷三,開5.9.6)
彼寺雖有西國難陀三藏,不多解唐語。(卷三,開5.9.6)
祖堂集亦有此詞語,如︰『峰云︰「我今日不多安。」放身便倒。』(3.46.10)(黃氏案︰蔣氏原注云︰《祖堂集》例句後的數字為日本中文出版社影印本的冊數、頁數、行數。) 『長鹿和尚……初參見雪峰,學業辛苦,不多得靈利。』 (3.66.2)」
我們日常說的「不(唔)多妥」、「不(唔)多中意」、「不(唔)多自然」等,以「不(唔)多」為「不大」的表意方式,原來至遲唐朝已出現,也就是說,有千多年的歷史了。
行3 (hɐŋ11)
粵語形容某個牌子或某種風氣、玩藝很流行時,可以單用一個「行」。如說︰「爾(呢) 個牌子嘅煙以前好行㗎,而今(而家) 先至少人提之嘛(這個牌子的香煙以前很流行,現在才少有人提及)。」又如︰「爾首歌最近畀啲後生仔唱到行晒(這首曲子最近讓年輕人唱得很流行了)!」「行」這個用法,也見於古文獻。晉 葛洪《抱朴子‧應嘲》︰「否泰有命,通塞聽天。何必書行言用,榮及當年乎?」《世說新語‧賢媛》︰「賈充妻李氏作《女訓》,行於世。」又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篇》︰「孫叔言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晉,此事大行。」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三《放光般若經》第五卷「澆灒」條「下……子旦反。……江南行此音,山東音『湔』,子見反。」錢大昕《十駕齊養新錄》卷四《徐仙民多古音》條︰「徐仙民音有不載於《釋文》者……蓋自周彥倫、沈休文之學行,南士靡然從之,爭改舊音以從新切,而古音之失傳者多矣。」閔龍華《現代漢語用法詞典》「行」條,其為「流通,傳布」之義項,標明為〈素〉。由此可見,義為「流通,傳布」的「行」在現代漢語共同語裏不能自由運用,而在我們粵語裏卻可以。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