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師訓時是修讀「經濟及公共事務」(EPA),畢業後出來工作便一直擔任學校常識科科任,2017年更成為常識科課程指引的編輯小組成員,2019年擔當行政長官傑出教師(常識科)評審,雖不敢說自己是常識科專家,但可以說對常識科十分了解。最近小學發生了「錯解鴉片戰爭」一事,令人嘩然,也有人認為小學的國民教育不足、老師不懂科學、課程呆板乏味…… 作為中學通識科的「前線」,小學常識科實應積極改革,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議。
專科專教 教師再培訓
記得我仍教學時,小學課程分為社會、健教和科學,後來才改為現在的常識科。看似簡單,三合一罷了,但以往是三位老師教三科,現在卻變成一人教三科,如何能要求常識科專科專教?尤其是小學老師多修讀文科,能兼教科學、健教和社會的人可說是少之又少。
別小看常識科教學,除了內容廣泛,包括了公共事務、歷史、國民教育、科學、健教和理財等,教學要求也不少:要有生活事件簿、探究過程、專題研習、出外參觀、討論分析等,殊不簡單,所以要避免教師迷失偏頗、教錯或教壞學生、浪費學生時間等問題,專科專教是刻不容緩,但教育大學能培育出那麼多專科老師嗎?現在有,但人數不足,只要政府要求專科專教,很快便能達標。至於現職常識科老師亦應每年培訓,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法,以至態度和政治立場,也要不時更新,與時並進,否則常識科便會淪為一個可有可無的閒科。
我曾在一次常識科科主任的培訓講座中分享,我說常識科是學校的閒科,某老師的堂數不夠,給他一個常識;如堂數太多,管他在大學是否主修常識,照樣抽起他的教擔。當日有差不多110名與會者,我問他們有多少個曾上個常識科的培訓課程,答案只有八人,不足十分之一。試問連科主任都沒受過專科培訓,又如何要求其他老師教得好呢?
檢視教材 重新上路
常識科往往是學校跨科目的「百搭」,所以出現了不少教師自擬的校本課程,於是便出現了「未能聚焦,大話西遊」、「洗腦教學,內容偏頗」、「着重資訊,鮮有探究」等問題。至於坊間的教材,也同樣存在不少問題,有些內容太多太散,我也見過有出版社在小五教「文化大革命,死了不少人」,我不是說不可以教這些歷史議題,只是以小五之年紀,是否適合教授這些複雜議題,學生能否客觀地分析學習?所以我建議教育局要多到學校檢視校本課程,也要嚴格把關,確保出版社的教科書能符合要求。
整合資源 輔助教學
常識科需要特別多教材,但我發覺情況是過猶不及,教材五花八門,反令老師不想使用。觀乎學校主要用的教材,都是來自出版社提供,效果好不好?有些教材着重科學,有些着重校本設計,種類太多,主線不明顯,視乎學校想要甚麼,出版社便提供什麼,市場以教師導向為主,並非專業主導。教育局方面也沒太多指引,很多他們建議的教材,都是放在教育城,採用者多嗎?由於搜尋困難,鮮有推廣,我覺得幫助不大。優質教育基金不是鼓勵學校嘗試不同的教學計劃嗎?更不用多說,成功獲批的計劃只屬少數,根本成不了氣候;至於電視教育,簡直浪費公帑,完全與現實脫節;教育局過往也有提供一些專題的資源套,但未有系統發展,宣傳也不足,所以如要強化常識科,教育局是責無旁貸,他們應設立專責小組,為學校有系統地提供具效益的資源和工具。
中小銜接 刻不容緩
最近不少人提出要改革中學的通識科,其實作為通識科的「前傳」,常識科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國民教育、公民教育和中國歷史教育,在常識科的角色都不明顯,如何銜接中學更是鮮有關注,中、小學仿如兩條風馬牛不相及的路軌,根本沒法子連接起來,受害的當然是我們的莘莘學子,所以教育局應成立跨範疇小組,打通中、小學的任督二脈,效果方能顯著。
近日社會衝突不斷,我常懷疑我們的教育工作,我們不是從小教導學生愛護公物,愛我們的鄰舍和社區,建設社會,做一個良好的公民嗎?現在走到這個地步,我們教育界絕不能推卸責任,只有大家一同努力,拿出我們的專業精神,推行常識科和通識科改革,我們的下一代才會漸見曙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