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還是「文教失宣,武臣用奇」?

香港政改之爭解決的鎖匙毫無疑問掌握在北京手上。佔中因政改而起,其結局也在相當程度上決定於北京的取態。執筆時佔中已是第6天,電視畫面所見,場面與八九天安門廣場略有彷彿之處。一些人在網上也擔心六四悲劇在香港重演;另一些人更咬牙切齒呼籲出動解放軍鐵腕鎮壓。
股海波瀾已為政海浪濤所覆蓋。因此本欄這一期談論佔中政事,分析各相關方的成敗得失,推測他們進一步的可能行動和整個佔中運動的趨勢以及對股市的影響與投資者可選擇約應對方法。
 
佔中已經籌備經年,其間舉行很多旨在凝聚共識,爭取社會支持的活動。據傳媒報道,發起人本來預定在10月1日啓動這一運動。但是由於罷課學生衝擊公民廣場引起的突發事件,佔中發起人宣布提前佔中。承接罷課餘波,佔中一開始規模比預期大得多,據報道有10萬人參加。規模大,氣勢盛固然帶來更大的影響力,因為這一佔中,全球媒體突然又焦聚久違的香港。但是規模超出組織者的掌控使運動出現亂象,帶來了負面效果。任何社會運動都應該爭取市民的認同、支持與參加。否則難以取得成功。佔中運動以爭取真普選為訴求,並承諾以愛與和平來進行。這樣運動應該以盡可能不干擾民眾的日常生活的方式進行,而運動明示是佔領中環。但運動啓動之後,很快出現佔領旺角,佔領銅鑼灣的行動,並且大有遍地開花之勢。日來港九各地交通阻塞,市民出行受到極大影響,怨聲載道,真正未見其利先見其弊,使運動的形象受到巨大影響。佔領旺角,佔領銅鑼灣更不用說遍地既無必要,也未事先周告市民。如果佔中組織者選擇繼續抗爭,應該馬上撤出,並真誠向受影響的市民致歉。真正踐行愛與和平的承諾,使市民感受佔中是為香港爭取權利。
 

互相舉報文化  不得人心

 
與佔中相對峙有一個反佔中運動。說這個運動是受政府鼓勵的,應該相當準確。因為特首親自參與了他們舉行的活動。鼓勵自己的支持者以社會運動的方式出來與反對派抗衡應該是本屆政府的一大新猷。這一做法對提高政府的聲望或有所幫助,起碼電視畫面所見,不讓反對派的大規模示威專美。但是也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以這次與佔中運動相對峙而論,這種做法簡直是為叢驅雀。比如近期反佔中的新猷:設立熱線,號召社會人士舉報中學醞釀罷課動態。這種互相舉報乃專制政府,警察國家最為令人心驚的政策,它使人們生活在惶恐之中。香港居民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國內經歷過各種政治運動。互相舉報是當年政治運動的遺產。在那些年裏,兒子檢舉父母,夫妻互相檢舉,左鄰右舍,你檢舉我偷聽敵台(當年收聽香港與台灣的廣播叫做偷聽敵台),我揭發你有反動言論。迄今很多人尚記憶猶新。實際上,內地改革開放後,廢棄政治運動,互相舉報也不再流行。在這個時候,創立熱線,號召舉報,真不知人間何世。香港警方確實也要求市民舉報罪案,但是警方是法定機構,受到監督,保證市民的舉報只用於破案。假使有一個非法定機構向市民要求舉報罪案,會有什麼後果?很明顯,舉報材料有可能被用於非法用途。罷課並非犯罪,學校也已有機制應對罷課,正如校方所說當曠課,這已足以應對當時的情況,何勞熱線之設?此議不但無功,徒增市民疑慮。你今天倡設舉報罷課熱線,難保日後不會擴而大之,要求舉報他人的其他行為。
 
與佔中運動相對峙而論,反佔中動員簡直是為叢驅雀。(亞新社圖片)
與佔中運動相對峙而論,反佔中動員簡直是為叢驅雀。(亞新社圖片)
 

重演六四的可能性低

 
香港政改之爭解決的鎖匙毫無疑問掌握在北京手上。佔中因政改而起,其結局也在相當程度上決定於北京的取態。執筆時佔中已是第6天,電視畫面所見,場面與八九天安門廣場略有彷彿之處。一些人在網上也擔心六四悲劇在香港重演;另一些人更咬牙切齒呼籲出動解放軍鐵腕鎮壓。現在我們從北京立場出發,在決策前先計算成本效益。六四事件發生於北京,當年學運矛頭直指中共最高負責人,稍一閃失鄧小平第三度下台,亡黨雖未可知,唯根據中共的體制,最高負責人就是黨,才可稱為黨中央。這樣在生死存亡關頭,任何代價,不管是形象還是多少人命都是值得付出,無需計算成本。總之是林彪副統帥所說,損失最小最小,成績最大最大。今天佔中則不同,香港乃邊陲小島,其如何翻滾無關北京政權的穩定,但是如果開槍殺人,不管是假香港警察之手還是出動解放軍,成本決不低於六四事件。西方必群情激憤,即便政府想作緩頰也不可得。那時香港重創,「一國兩制」歸於失敗是再明確不過的事實。而中國與西方關係受挫必帶來嚴重後果。因此六四事件在香港重演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近年來北京的香港政策急劇左轉,與內地意識形態的左轉互相呼應。現實上是否有這種需要呢?中共歷史上毛太祖是最左的了,當年印度收回果阿,赫魯曉夫也以此譏諷毛主席,黨內有人提香港問題,毛一錘定音:香港本來就是那樣的。毛主席的決策真是有大造於港土之民也,也使香港有大造於中國,乃至世人。遠的不說,60年代大陸飢荒,以十萬計的內地人泅渡來港免於死亡的威脅,改革開放港商的貢獻,還有作為第一放容港對越南難民的救助。人們常說香港是福地,香港如真有福的話是她做太多善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香港人從未向祖國倨傲標榜這些貢獻,反倒現在國內與論咸稱,香港是托中國恩庇。今天香港只是卑微地請求,祖國履行早時承諾,就被官方媒介大肆圍剿。且口口聲聲將諸如自由行一類的非強迫經濟交易說是大陸的恩賜,視香港為大陸圈牢之養物,真有點小孩子你吃我的,要聽我的,這樣一種況味,與泱泱大國的氣度實在很有距離。事實是自由行一類的安排是互利雙贏的交易,不應視為恩賜。而香港對大陸的貢獻即使到今天也決不是不足道的,不然滬港通、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香港的作用又怎麼說。
 
明天預告:香港的優勢在於有別於大陸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