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費高達2億美元的迪士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未上映已新聞不斷,原定3月26日(美國3月27日)全球同步上映,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期上映;女主角劉亦菲因為3月9日在美國洛杉磯的電影首映禮上接受訪問時,自稱「亞洲人」(Asian)而不是「華人」(Chinese),受到一些網民批評,甚至揚言抵制電影。
木蘭是鮮卑人抑或漢人?
據美國娛樂周刊Variety報道,劉亦菲當時說:”I’m so proud to be an Asian and just knowing that if we think of something, we’re gonna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be the best version of ourselves and be the best.”(我作為一個亞洲人感到很驕傲,明白到若我們心中有個想法,便應該找到機會,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Variety明言,劉亦菲是對電影形容木蘭的語句「忠誠、勇敢、真心對家人,真心對自己」(“Loyal, brave, true to her family, and also to her true self.”)發表感想,筆者相信她不是無的放矢,或許受了木蘭「身世之謎」的影響。
眾所周知,《花木蘭》的故事,源自中國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的北朝民歌《木蘭辭》,當時北朝的五個政權,主要由鮮卑族或鮮卑化漢人統治,這些帝王的姓氏分別是拓跋(北魏)、元(東魏)、高(西魏)、李(北齊)和宇文(北周)。而鮮卑族又是什麼人呢?根據「百度百科」,鮮卑族是繼(漢代)匈奴人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當時稱為「鮮卑胡人」。因此,《木蘭辭》若是「北朝民歌」,木蘭的形象也極可能是「鮮卑胡人」。筆者大膽推測,劉亦菲「代入角色」,按照西方人對「胡人」的認知,自稱為廣義的「亞洲人」亦不奇怪。
劉大杰慧眼識女英雄
又有人質疑,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要代父從軍的木蘭,以乎不怎麼悲傷,「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好像還挺忙碌。古代女子要「三從四德」,木蘭怎會如此硬朗?
這又是以漢人思維代入其他少數民族的例子,已故著名詩人、作家、中國文學研究者、中國文學史專家劉大杰先生很早就指出《木蘭辭》:「出現了一個非常健康明朗的女性。她生命的充沛與性感的活躍,配合北方偉大的自然背景,組成了雄健剛強的交響樂。…….在中國古典詩歌裏,初次塑造出一個典型的英雄性格的女性形象。」(《中國文學發展史》,1962)
如果木蘭是「鮮卑胡人」,那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倫理道德標準,肯定有別於南方尤其是漢人統治的地區,儘管作戰通常是男人的責任,但北方游牧民族的女性在生產勞動以外,對軍事技能的接受程度上並不會與男性有很大差別,把女性想像成柔弱無力,並不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性格。
「可汗」稱「天子」 手下有「尚書」?
當然,對於木蘭是否北方遊牧民族女子,歷史學界仍有爭論,例如詩中描寫木蘭「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似是自南方向北方進軍,好一個「北伐」的圖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南下掠奪,主要是為獲得良好的生活資源;而南方漢人北伐,主要是為了阻止北方少數民族的滋擾,甚至是為了洗雪歷代「和親」的「耻辱」,例如漢武帝。因此,也有人認為木蘭應是一位抗擊北方少數民族的漢人。
然而,不能否認的是,《木蘭辭》中有許多漢族文人潤飾的痕跡,例如前面說「可汗大點兵」,後面說「天子坐明堂」,「天子」是漢人君主的名號。論功行賞時,「可汗」問木蘭所欲,答曰:「木蘭不用尚書郎」,「可汗」是牧民對首領的尊稱,「尚書」卻是漢人政權的官職。
「明駝」是駱駝還是快馬?
類以矛盾費解的地方,還有木蘭不要賞賜,「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明駝」是什麼?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指「明駝」是駱駝,不少解釋《木蘭辭》的書籍也沿用這個說法,但近年有研究者指出,木蘭行軍的路線不是戈壁大沙漠,不需勞動「沙漠之舟」。更有研究者指出,「單騎」為「驛」,而唐制「驛置有明駝使」,用的是快馬,不是駱駝。所以,木蘭要「借」的,其實是驛站的快馬。正因為一人一騎,沒有鳴鑼開道、衣錦還鄉的陣仗,才會有「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的怱忙。
不管怎樣,《花木蘭》始終是一齣荷李活娛樂電影,像之前動畫片《花木蘭》一樣,走的是迪士尼招牌的「公主電影」路線;儘管女主角劉亦菲在武漢出生,卻是在大洋彼岸長大受敎育的美國人,網民實毋須要求她有「大中國」的思維,否則便會被譏為「玻璃心」了!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