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錢派多少才可以真的紓困呢?

派錢派多少才可以真的紓困呢?今次是香港經濟全面的衰退,1000多億元是杯水車薪,而且救得了今天救不了明天。

因為派錢,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大受好評,這樣的好評是1200億元紓困派錢措施賺回來的。在此之前,政府的紓困措施已有300億元,兩者加起來,以香港從殖民地承繼而來的守財奴式理財政策來說,應屬大手筆和破紀錄了。

或許,從反修例暴亂到現在的新冠肺炎疫情,特區政府的聲望低落,便要靠大手筆的紓困政策來買回民心。而且有澳門示範在前,無論怎樣迷信市場經濟、迷信小政府,反對政府干預市場,在當前的政治形勢底下,沒有哪個官員不會派錢解社會之困。

不過,派錢亦應有戰略和目的。

在當前大疫之後還夾雜着反修例暴亂的餘波,以及中美貿易摩擦、世界經濟轉弱的因素,香港經濟的競爭力和復原力並沒有優勢,內外消極因素不會因疫情克服而消失。因此,期望經濟可以在一年半載復甦是奢望,加上各種因素正轉變國際政治經濟的大勢,這種結構性轉變會帶給香港現有的經濟結構和競爭巨大的挑戰,需要更巨大的努力來進行更根本性的體制改革才可以應付。

事實上,今天香港正面對着重大的政治、經濟、社會挑戰,挑戰觸動香港差不多所有主要的制度與政策,應該是直面挑戰進行深切反思和檢討,從而使香港可以在今後趨吉避凶。

香港的問題,是特首沒有這樣的識見,沒有對形勢的真正認知和追求改革的決心與魄力;財政司司長也有同樣缺失。或許這樣的同質性是他們在今屆政府共事的基礎。

財政預算案共兩個部分,一是紓困派錢;二是一切如舊,接着這幾年的政策慢慢推行,全無應對挑戰的針對性與急逼性。

派錢扭轉不了市場的信心

派錢派多少才可以真的紓困呢?今次是香港經濟全面的衰退,1000多億元是杯水車薪,而且救得了今天救不了明天。派錢扭轉不了市場的信心,改變不了當前的政治威脅和結構問題,且無差別的派錢而不是集中地有針對性、有配套部署的使用,效益低下。中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多一萬幾千元有什麼作用呢?但這些錢的機會回報便浪費掉了。沒有工作便沒有收入,派錢面對的是長貧難顧,是他們沒錢便要更多地依賴公營服務,減少消費引致惡性循環。循環下去,不是一年,而是多年。

或許財政司司長也認識到問題,所以預期今後5年都會有財政赤字。但是單只紓困派錢解決不了收入的問題,個人家庭如此,社會也如此。可惜綜觀整份預算案,一如政府的《施政報告》,沒有應對困境和財政赤字的具體明確政策和計劃,還是政務官老套的優柔寡斷態度。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