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一位慈濟人帶她就讀大學的兒子來,我問他:「你讀什麼系?」他回答是經濟系。
我說:「讀經濟系應該懂得計算,你會算人生的時間嗎?」
他不太明白我的意思,我換個方式問:「你一天睡幾小時?」
他說:「八小時。」
「讀書幾小時?」
「應該也是八小時。」
「剩下的八小時你做什麼?」他笑而不答。
我說:「睡眠八小時多了點,其餘的八小時若都在休閒、無所事事,可惜浪費了,這是不懂得計算眞正的經濟;世間的經濟,總是好壞起伏,有時虧損,有時還能盈餘,但是人生的時間若流失,則永遠無法挽回,我都是計算生命中時間的經濟。」
細算人生的時間,一個人一天睡八小時,等於睡了三分之一;壽命若是60歲,就有20年在睡眠之中度過,無法與外界互動。此外,還有年幼懵懂的時刻、讀書學習的時間,平均約需20年。若用餐飯需40分鐘,一日三餐要花兩小時,一年花在吃飯的時間有700多小時,這些都是實際需要花費的時間,還不包括休息、玩樂、無所事事的時間,剩下真正利益人群、付出的時間有多少?
應學習人生的經濟學
我們應學習人生的經濟學,而非斤斤計較於財物多寡的經濟。俗云:「人算不如天算。」汲汲營營於算計的人生很辛苦,有人為經濟奔忙,拚得一生辛苦、一身病痛,最終收場又如何?所謂事業,有事就有業;事業愈大,債業也愈大。
人能得溫飽即已足夠,不要虛榮貪心,重要的是付出一己良能。以前社會雖然生活普遍不寬裕,教育程度也不高,家庭中兄姊要幫父母照顧弟妹,甚至小小年紀要做童工補貼家計,但是當時的人吃苦耐勞,很早就能為家庭、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反觀現今父母費心培育子女,社會資源充足供應,每個人究竟有多少時間回饋人群?
原刊於《人生經濟學──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