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兩周北方雷聲大作,號角震天,千軍萬馬奔騰而來。南征檄文稱銜國家意志,前來爭奪港股定價權,讓未受教化之港燦見識強國人如何炒股,並讓其法在香港落地生根,為所有港股參與者所效法,達到輸出牛市的目的。
(其實說句有些掃興卻符合事實的話:牛市是由國外輸入大陸的。不用說美股早已牛市多年,其餘歐日甚至印度盡皆早過 A 股進入牛市。強國什麼都強包言辭。)
然而在前一周潑滂沱大雨之後,竟然無以為繼。北水南來最明顯的標誌:港股通使用額度和縮窄 A、H 股差價兩大指標,在前周基礎上,全面逆轉。下表是上周這兩大指標的變化情況:
很明顯北水南來(即國內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遠遠不如傳媒添油添醋大加渲染的踴躍。有人會說北水通過地下渠道進入香港,筆者絕非否定這種說法,但地上地下兩途必有相輔相成,見一知二之關聯。
A、H形態有不同
實際上,本欄上周已指出,內地投資者棄 A 股勞師南征 H 股是有成本的,那就是 A 股與 H 股有不同的形態。現在 A 股處十年一見的瘋牛市勢,轉移至長牛的港股只適於先聲奪人的短期突襲。
無論長期在港圍剿洋鱷也好,還是爭奪定價權教化香港股民也好,都要付出代價。從逐利的角度看,這些都絕非理性行為。因此,在首戰奪了頭彩,既有銀兩落袋,又贏口舌之利,資金回馬 A 股市場;而 A 股市場在完成周初 IPO 之後,凍結資金周五開始解凍,正好啟動新一輪升市,真是左右逢源,上之上者。那些懵信炒股中的國家民族大義者,應該知道,此為當中之奧妙者也。
實際上,此次強國人在相當程度上的「虛張聲勢」,未必向港股注入太多的銀兩;反而在港的機構投資者(包括外資、中資和港資)才是真正投入了大量的資金。3、4月之交是機構投資者傳統的季度檢討和重新部署時刻。自從 A 股去年底進入牛市(以人行第一次減息為標誌)以來,港股幾乎完全受 A 股牽引。
恒指與 H 指關係正有所變化
恒生指數與 H 股指數的關係發生微妙的變化。以往相當長的時間,恒指與 H 指存在非常明顯的相關關係。只是以升跌幅度計,H 指平均大於恒指20%上下;以絕對點數計,恒指高於 H 指七成。這是因為恒指點數倍於 H 指。但今年以來,尤其是3月初美國加息態勢趨於明顯後,恒指與 H 指的關係發生變化,H 指明顯跑贏恒指。
本來在季度檢討後,機構投資者增加 H 股持有量乃可預期。因為北方雷聲振天,終使機構投資者加速入市,甚至歐美機構投資者,在季度檢討後也為 A 牛所吸引,而加重 H 股的投資,最終激起這股巨浪。
恒指與 H 指的強弱判分,導致港交所的衍生產品成交結構發生巨大變化。被稱為「期交所王牌產品」的恒指期貨漸被冷落,引起市場的頗多議論,有人甚至提議以擴大最小變動幅度(即由原來每次最小變動1點改為變動5點)來增加恒指期貨的吸引力,以濟這一王牌產品之溺。但其實恒指期貨之溺,在於 A 股處於瘋牛市,大家盡可稍安勿躁;A 股瘋牛之後是長熊,到時恒指有機會重振雄風。如在此時病急亂投醫,只會適得其反。
此番滔天巨浪的餘風流韻,必會長期影響港股走向。很多人會作「何日君再來」之想,並以此一猜度作投資部署。但此次輕兵奇襲,要在「奇」字上了得──即出人不意也。是否5月崔護重來,即所謂多少千億公募基金「奇」下,看來不像是再「出奇」之勢也。
中證監再出招
中證監在相隔三個月後再出招,意圖冷卻熾熱到令證監高官都有些心驚的市場氣氛。上次的措施使1月19日 A 股下降逾8%(人稱「119慘案」),主要是那次包括有罰則,處罰了個別在融資方面違規的券商,且是本輪牛市以來第一次冷卻措施,威力自然較大,但也就是急跌一天而已,第二天已企穩。後來,進入春節長假行情,大家急景殘年,無心股事,成交大減,才出現慢牛說法,並有「政策頂」的推測。
唯本輪升市啓自3月份 IPO 之後,很快衝破早前高位,證監高官及黨媒(國內報紙應是黨媒,而非港人所稱官媒。你詳細看看《人民日報》及各地報紙,率皆注明中共中央機關報或省委機關報等等,這裏予以正名)更是始作俑者。證監負責人且兼作分析師,作預測稱,本輪牛市將超越上一輪牛市,使分析師把滬股目標上調至7,000點以上。
在一輪大肆唱好後出招,使早前聽信官員利好言論入市的 A 股投資者嘖有煩言。事實上,本輪招數未包括處罰事項,且是第二次出招,其效力如何有待觀察。至於鼓勵融券(即沽空)成效更是存疑,單邊牛市,大家看好,逆市而行,自取其辱。尤其中國股市結構現實下,應不易收宏效。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