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法則 源遠流長

莊子《刻意篇》曰:「吹啕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之所好也。」可知呼吸文化之義。

上期講到道家吐納導引之術,今期繼續談呼吸的文化價值。

世間一切事物,總有本源。人間萬般道理,總有其宗。中華呼及法在悠悠五千年的民族歷史中,源於歷代道家、儒家、佛家、醫家、武術家之創建,宗於吐納、導引、靜、動、內、外等,隨着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逐步形成了多種流派,並出現了「門派林立」,產生了「門戶之見」,因而一戶一派,一門多派的呼吸法文化,有一家一體,眾家各眾的形勢下,源遠流長地傳播於世,延續至今。

老子: 致虛極 守靜篤

中華傳統呼吸法,據文獻記載,道家經典著作《道德經》一書中,收有六百餘種方法,可見呼吸法文化之價值。《呂氏春秋》載:「昔陶唐之始,民氣憂淤而滯着,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所謂舞以宣導,則乃呼吸法之嚆矢)。」

春秋戰國時期,老子《道德經》曰:「虛其心,實其腹,綿綿若存,用之不動,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能嬰兒乎。」莊子《刻意篇》曰:「吹啕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之所好也。」可知呼吸文化之義。

戰國初期,《行氣玉佩銘》云:「行氣,深刻蓄,蓄則伸,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機舂在上,地機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可明呼吸法理之法則。

張仲景:四肢重滯 導引吐納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曰:「四肢方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著名醫藥學家華佗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曉養生之術,年百歲,而猶實,時人以為仙。」可謂呼吸方法之效能,由以上之記載及論述,可知呼吸法在民族文化寶庫中乃是一顆明晶的珍珠。

下期續談呼級之道對養生的作用,敬請留意。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