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先扶脾胃 赤小豆大棗湯

肝鬱可造成脾虛,肝脾兩臟之制約關係,在防病、治病上,有着重要作用。

上次談到內臟食益,所提的豬心湯、羊心湯,皆屬於吃食動物內臟以補益,今期續談養肝的食療。

唐代名醫孫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云:「不知食宜者,不以存生也。」「若能用食平疴,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顯然,古代的名中醫,視食療為首位,認為深具保健養生的重要意義。

肝鬱可造成脾虛

中醫學認為,肝主疏泄,肝氣結,則可導致脾氣不和(脾主運化);脾氣失調,則會使脾胃的消化功能失常,而產生食慾不振、腹部鼓脹、脇肋疼痛、倦怠乏力、情緒急躁、腸鳴便溏等,故肝鬱可造成脾虛,肝脾兩臟之制約關係,在防病、治病上,有着重要作用。(編按:根據中醫五行學說,肝屬木,脾屬土,木剋土,即肝制約脾;如肝氣條達,可疏泄脾氣的壅滯。)

金代醫學家李杲(號東垣老人)云:「凡治疾必先扶植脾胃」。赤小豆,性平,味甘,有補脾養血,安神益肝的功效。赤小豆二兩、大棗二十枚,共入砂鍋,適量加水,慢火煮之(以赤小豆煮熟為度),每日早、中、晚各飲湯七湯匙。

薺菜除濕熱清肝火

薺菜,性微寒,味甘、淡,有除濕熱、清肝火、保肝、明目之效,此乃古代醫家治肝病之要藥。薺菜適量洗淨,煮水,每日早、晚各飲三分之二飯碗。

鯉魚,性平,味甘,有疏肝、消腫、健脾、養血之功用。鯉魚一條,去尾、肚皮、肚腹臟器,洗淨,加赤小豆二兩,橘皮一個(一個橘子之皮),入砂鍋,加水(浸過魚身),加菊花七朵,武火煮開,文火煮五十分鐘,每日午、晚飲湯,食肉(適量)。忌冰凍食品(服藥兩小時內)。

下期續談養脾的要點,敬請留意。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