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滋肝陰 豬肉潤肌膚

在中華醫藥學和食療學中,豬身的各部器官,多具有防病療疾的效用,所謂「醫食同源」、「藥食同源」之論,自有其意義。

上期談到道家養生之道,講究飲食有節,不求厚味,不可偏嗜,今期從養生學的角度看葷食中豬肉的利弊。

構成葷食中的獸類肉、魚類、禽類、蚌蛤類、蛇虫類、龜鱉類等,構成素食的水、陸蔬菜、瓜、果、豆、花、薯、笋、米、仁等,都各有其食性、食味、食益、食弊、食量、食法等。所以食之適宜,則有益於身體健康;食之過量,則有損於保健康寧。

適量食用有益

葷食食物中,肉類食物居多,肉類食物中,以豬肉食物為多(回教信仰者例外,回族習俗例外),世上無對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因而,肉食中的豬肉,亦必然有其利與弊,所以豬肉之食量、食法、食益、食忌等,也就有其講究了。

《隨意居飲食譜》云:「豬肉,補腎液,充胃汁,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止消渴。」《溫熱經緯》云:「豬肉湯,急救津液之無上妙品。」從營養學而論,人體所需要的膽固醇攝入量,每日以不超過300毫克為宜。人每日若食用75克瘦豬肉,其膽固醇含量僅是79毫克。

同時,75毫克瘦豬肉,可提供人體需要的維生素B1達59毫克,B12達24%,B6達百分之八等,而一市斥瘦豬肉,含蛋白質84.5克、鈣55毫克、磷850毫克、鐵12毫克、尼克酸21毫克,可產生熱量1650千卡。

不宜久吃多吃

然而,唐代著名醫學家、營養學家孫思遜曰:「豬肉久食令人發宿疾。」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曰:「豬肉多食則助熱生痰,動風作濕。」可見,豬肉久食、多食,則益少弊多。

事物的一分為二,形成了事物的雙重性,在中華醫藥學和食療學中,豬身的各部器官,多具有防病療疾的效用,所謂「醫食同源」、「藥食同源」之論,自有其意義。

豬心:具有養心、寧心、補心功用,取豬心一個,用竹片剖一裂口,入朱砂五分,置瓷碗內,加水(裂口向上),水勿浸過裂口,蒸熟,宜清晨、夜晚飲湯、食肉,治心悸、失眠氣短、心絞痛等。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