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每個人所追求的,可是,幸福是什麼呢?
幸福是人們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理想,感到滿足和感受到生活樂趣,是一種持續的,並且希望長久持續的愉快感覺。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幸福,可說是每個人追求的人生目標,也是整個人類追求的生存目標。沒有人會拒絕幸福,放棄幸福。但是,所謂幸福與否的標準,卻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幸福的理解和感覺都有所不同,並不決定在富或貧、智或愚。
那麼,幸福,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幸福,並沒有絕對的答案,個人是否感到幸福,也不由他人來評論,因為幸福只是一種感覺,取決於個人的生活態度,個人的心態,而不是生活狀態,億萬富豪未必一定有幸福,物質困乏的人也可以有很幸福的感覺。善於抓住幸福的人,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美好,所以能夠享受著自己理想中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心態上必然是快樂幸福的;一個心存煩惱和憂慮的人,不會有幸福的感覺;一個永無止境地追逐物質或個人慾念的人,也一定不會有持久的幸福感的。
幸福取決於人生觀和價值觀
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想追求的幸福生活和結果當然也會不一樣:潮流父母的幸福寄托在將兒女送入名校,盡責老師的幸福在能夠春風化雨造就人才,學生求成績、高考生想考上大學;科學家求發明,奧運選手追金牌,殘疾者想健全,獨身者覓伴侶,務農者祈求豐收,無家者渴望有個家,危疾者只想去病;有的人認為有錢就是幸福,有的人說身心閑適就是幸福;香港人最實際,認為有樓就是幸福;偉大的政治家,最了不起的宏願就是給人民安穩幸福的生活。
可見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幸福的詮釋,每個人的要求都不同,但幸福必須取決於每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根據一份最近針對千禧年出生的年輕人所做的調查,有超過八成的年輕人表示他們的人生目標是「想成為有錢人」,所以會「拼命」掙錢;而有五成的年輕人說他們「想變得有名」,所以要「拼命」出位,這種行為模式與生活形態,使他們無法在做人做事中得到平衡、享受到樂趣,也就得不到真正幸福快樂的感覺,因而容易不安與躁動。
幸福快樂是一種感覺,一種能力,一種生存的態度,它不取決於外在環境,或人們的生活狀態,而是取決於人的心態,幸福與不幸福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能夠平平安安,衣食足,沒有煩心的事,也沒有煩心的人;家庭和睦,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無怨無仇,不就是美好幸福的生活嗎?幸福也可以簡單到有空吃頓好飯,讀一本好書,聽一首動聽的歌,看一部有意思的電影……心靈得到慰藉;高層次的幸福是有自己的夢想,有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夢,對人類作出貢獻,而且永遠對未來充滿希望。
要習慣發現幸福
要能幸福快樂,是可以「學習」的。
首先,你要習慣發現幸福,建立幸福感,明白幸福不僅在於個人享受和心靈有所滿足,更主要在於付出和創造,故須學習懂得感恩和關愛他人。還有,要知道幸福感會隨着心態、身體、生活、環境的轉變而起變化,而不會永恒不變的。你可以學習禪修,科學證明長年禪修者,會在腦部造成永久的變化,左前額葉外皮區的活動會明顯增加,帶來正面情緒,例如平靜、喜悅和熱情。
總之,放大心胸,海納百川;放闊眼界,看通事物,不再執着;學習禪修,平靜心靈,便會奇怪地發覺事事順心,家庭和睦,生活變得美好,於是人世得健康長壽;然後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和平,在集體幸福中得到個人幸福,個人的幸福得到保障,有真正幸福的人生。
在這聒噪、飄搖的時代,大家更要用心聆聽關於幸福的聲音,追尋幸福的足跡,建立內心幸福的感覺。在因家慈病重而停寫灼見名家「孩子這樣教」專欄一年多後的今天,重新執筆,並將欄命名為「幸福來敲門」,希望和大家一起激活正能量。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