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認識的朋友圈子,偶爾的閒聊,知悉筆者的工作背景,話題自然談及兒女的教育。選幼稚園,升小升中,直資與國際學校的比較,往哪兒升大學……
人人關心教育,背後會是着意孩子豐盛的學習經歷、健康成長、美滿前途的期盼,各人有各人的教育想法。談及對整體本地教育的看法,居然為數不少論及校長專權,引例就是月前某小學教師校內自殺,傳媒以「小皇帝」稱號禍因就在校長對教師的專橫。
「小皇帝」一詞冠諸學校校長,筆者印象大概1990年,當年教育部門──教育署,推行「學校管理新措施」試行計劃,表面上配合政府整體公營部門改革,簡政放權予學校,目的是要學校行政管理與發展規範化,學校要擬定較具體可行的教育信念,每年製定發展目標、執行措施,定期評估與檢討,其中提及校長是小皇帝,人治與權力無制衡。
30年過去,時光不會倒流,校長早已難再位居神壇,高人一等。
現時在任較久的校長,熟悉既有學校文化與制度,與教職員磨合已久,日子過得還不太難。至於新任校長,尤其空降的校長(即非由原校擢升的),挑戰之大,壓力之重,非比尋常。
本地學校,校長工作範疇與權責,就是學校整體,全面包攬;舉凡學校變革與發展、行政管理、財務、教師管理與發展、學生學習與成長、師生及員工的安全、校舍校具與維修、家校協作、校董會事務、社區關係與學校推廣…….或者曾經無邊的權力,今天是無盡的責任與包袱。
校長工作責任愈見具體
今昔對比,以千禧年為界,教育部門全面推行「校本管理」,校長工作責任愈見具體,往後挑戰有加少減。
適齡學童大減,收生不足則縮班殺校,生員減少必然拉扯入學生員水平。保住生員數目與入學生員質素成了學校生存的重要目標。學校焉能不辦好,誰是領頭羊。
教育部門視學制度變革為「素質保證視學」,發展至近年稱作「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其中「校外評核」直指校長領導與工作表現,「自評」包涵全體教師評核校長專業領導才能。對校長評核,實行陽光政策,難以隱諱。
教職員聘任與升遷,工作督導,促進專業發展,亦皆校長責任。學校要當良好僱主,教師職業保障周全充分;遇上敷衍塞責的教師,如何扭轉,如何扶持,成了校長工作的另一挑戰。
近年新政策、新資源、新措施湧向學校,校長如何有序有效,妥善執行,持續理順各項措施,避免墮入行政與財務陷阱,最大化善用資源。單有堅定而良好的教育理念,並不保證就能完成職責,也不足以應對當前校長工作的最大挑戰,包括教師管理、危機處理、財務管理、家長投訴。還需要有良好的實務能力,團隊協調能力,親和的態度、足夠的學養、毅力與決斷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