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一個早會的場合,跟學生談承擔與愛,配合學校的宗教教育和德育,教導學生如何從愛中得到學習的動力。
說到學習,教育工作者多年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當中提及到不少理論,如本能論、行為論、人文論、認知論及社會學習論等。在此並不是想介紹這些理論,本人反而希望提出除了這些理論之外,我們還有什麼能驅使孩子學習呢?綜合各方理論,教育工作者多在教學策略和教學環境中入手,以及喚起學生內在動機,即是透過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學生對學科知識產生興趣。說到教學策略,不少老師都會嘗試運用獎勵機制去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做得好的時候就加分,最後看哪位同學最高分而有獎。有些又會配合分組合作學習或比賽,從而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及增加學習的競爭性。有些老師為了提高課堂的趣味,亦會運用資訊科技或遊戲的形式來吸引學生投入課堂之中。近年也有不少教師運用「翻轉課堂」的策略,讓學生先在家中了解老師所發放的學習材料,然後回到教室後即進行要求較高的解難課題。這些方法無疑有一定成效,本人以往也嘗試過不少,也收到良好的效果。上述所提及的主要是課堂以內的學習策略,但在課堂以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鼓勵學生學習呢?我在早會中,與孩子們分享了用愛的動力來帶動學習。
天父賜給我們厲害的能力
首先我問孩子們,天父賜給我們什麼能力呢?那是一種很厲害的能力,而且人人都有,是什麼呢?
孩子的答案比我預設的更好﹕時間、生命、智慧、慈愛(這些都是很好的答案)……沒錯了!就是愛了,愛是需要付出的,例如我們很愛他人,在情人節的時候就會送花送禮物給他們。又例如我們看見別人受傷,如果我們懂得急救,就會立即去幫助他包紥,對嗎?又例如天父愛我們,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祂創造花草樹木,天地鳥獸,我們的生命……以及最愛的獨生愛子主耶穌基督,祂來到世上為我們贖罪,承擔了所有罪債,釘在十字架上,這就是愛和承擔的例子了。
承擔,就是負起責任。我們有什麼責任呢?不同的角色,就會有不同的能力,能力愈大責任愈大。情況就好像玩電子遊戲時我們會有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會有不同的能力、武器,能夠完成不同的任務,而且要彼此依賴,互相幫助才能過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有不同的角色,是父母的兒女、學生、同學、朋友、鄰居、公民……這些不同的關係,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付出。別人愛我們固然好,那麼對家人、對老師、對同學、對朋友、對鄰居、對社會又怎樣?還有我們是天父的兒女,那又如何回應呢?
我們愛家人,所以我們願意為他們付出,例如服務他們,幫助做家務;我們愛他們,所以努力讀書,除了會改善生活,我們多學一種知識,就能有更大的能力,承擔更大的責任,加深這一段的關係。例如,常識課中教了我們一些簡單急救的處理方法,如果家人受傷,我們又好好牢記了老師的教導,就能在這些時刻伸出援手了。又例如校長自己,小時候爸爸不識字,當親戚朋友從內地寄來一些簡體字的書信時,爸爸就讓我看,然後讀給他聽。可是我也不懂簡體字,於是不斷查字典,半推理半認字的把那些潦草的書信給爸爸翻譯過來。那時我知道爸很關心內地生活的親人,是以我也很努力地去找答案。而我知道爸爸雖然不表達出來,但他很愛我,我也只能透過這種方式表達我對他的愛。所以,校長也知道你們有這一顆愛心,因此,希望你們能夠培養這種愛心,在學習上,不一定只為了追求讚賞或高分數,也可以是因為愛家人、朋友、社會等原因去努力,在學業上求進步,這樣,我們的學習就更有意義了。
文章前半部提及那些理論、策略,是需要的和理性的手段讓學生學習,而後半部所提出的,就是以情意帶動學習,讓學生有更高的追求層次,成就自己。有些孩子,因着家中發生過重大事故,很小已經定下志向將來要怎樣怎樣,這始終是少數。而愛心,卻是普遍的人皆有之,故此,如能使孩子們擁有這樣善良心腸,我們所培養的,就不會是技術精湛的機械人,而是有血有肉,貢獻社會的君子淑女了。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