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優良的教育──家風

「家風」,讓筆想起一個問題,究竟本港有多少家庭,重視家風呢?家風氣質和風習,反映出一個家庭有別於其他家庭的不同之處。

偶然翻閱南宋詩人陸游的詩,發現他一系列但鮮為人留意的教子詩。當中一首是這樣的;

為貧出仕退為農,二百年來世世同。

富貴苟求終近禍,汝曹切勿墜家風。

詩中最後的兩個字,「家風」,讓筆想起一個問題,究竟本港有多少家庭,重視家風呢?社會學家及教育家常常掛在口邊的是「家庭是孩子出生以後的第一所學校」。學校的校風影響着孩子的將來,推而論之,家風也必然影響着孩子的成長。

家風是給家中後人樹立的價值準則,是家庭或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整體氣質與價值觀的家族文化風格。(註1)。家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古時的家風的承傳,是硬的「家訓」,可當下的家風,若是硬的「家訓」,會溝成家庭的冷漠,嚴重的更會釀成倫理悲劇。

家風氣質和風習,反映出一個家庭有別於其他家庭的不同之處。它是一個中性的概念,並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義。有的家風可能是勤奮儉樸、為人忠厚、待人有禮;也有的家風可能是狡詐刻薄、遊蕩為非、忿戾兇橫。極端地說,家庭成員的行為作風,本質上也是一種家風。

作為父母,雖不一定望子成龍,但必然不想自己的孩子變成逆子,讓人說你「無家教」。

從衛生習慣開始建立家風

在教養孩子的前提下,我們該怎樣為孩子的成長建構向的家風呢?專家的建議是從家庭的衛生習慣開始。假若爸媽每天起牀,都沒有收拾牀舖,出門時,都是蓬頭垢面,穿的都是髒兮兮的衣服,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采,而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發地整整齊齊、精神煥發地上學,這是絕不可能的事。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雖貴為總統,家有傭人,可他每天起牀後,都是和他的夫人一起收拾房間和整理被舖的。他的女兒在這「自己整理自己的被舖」的家風下,也自己整理牀舖,不單單只是整理舖,還達到整潔的程度。有人問奧巴馬總統為什麼不讓傭人收拾牀舖,他的回應是:「父母應當注重如何為孩子創造良好一天的開始。」也許奧巴馬年少時沒有收拾自己牀舖的習慣,但他在當了父親後,就為自己的孩子作出改變,建立家規,由家規變成家風。

認識一對住在劏房的夫婦,做丈夫的每天上班前,都親親妻子才出門,天天如是,習以為常。他們的兒子從出生到升讀小學,每天看到爸媽的親愛和諧,他每天出門上學,也親親爸媽。雖然他們生活在狹窄的環境,過的是草根的生活,卻因和諧的家風,過得幸福愉快,他們的孩子也健康快樂的成長。家風,並不因貧窮而不能建立,也不是什麼高檔嚴肅的東西,只是個別家庭獨有的一種文化。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人有不同的價值觀,每個人對生活各有追求,可我們在追求自己理想的同時,該考慮建立正向的家風。我們不需要像陸游那樣「八十到頭終強項,欲將衣缽付吾兒」,堅持孩子承傳節操,但要求子孫堂堂正正做人,承傳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該不過分吧。

家風,影響孩子的處世態度,甚至會影響他的一生,影響他日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家風,植根於中華文化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當中猶以「孝」最為重要。

各位爸媽,為孩子提供優良教育,建構良好的家風吧。若你能就自己所建立的家風「篤學修行」,並以「潤物細無聲」的方法,培育孩子,孩子一定「不墜門風」。

註1:〈家風〉,百度百科。

梁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