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課室外學習需要理順

不論在效能上或對校園帶來的影響,跑出課室外學習實踐了這麼長時間,我們實在有需要認真地檢討一下,並應把以上的現象加以理順。

近年來,香港海洋公園刻意推廣在教育與保育範疇上的角色。最近參加了她的「學校參觀日」活動,讓中學教師親臨海洋公園聽取學院教學人員推介所提供的課程和教學活動、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等。看來就是利用海洋公園的優勢,提供一些體驗式學習機會給中小學生,算是「跑出課室外學習」的例子。

「跑出課室外」20年

跑出課室外,或者課堂外的學習;這個說法存在了好一段時間。在一份20年前由前教育統籌局發行的刊物《全方位學習活動簡介》的封面上已出現過。教育局網頁上亦有篇發表於2006年的文章,提及「全方位學習是把學習空間,從課室拓展到其他環境中的策略」。不論名稱是什麼,就是指學習不一定要在教室內發生,把學習場所從課室內推廣到其他場合,如博物館、野外地方、公園或職場廠店,以及目前很是流行的境外遊學,全都屬於跑出課室外的學習經歷。原則上這種構想是值的肯定的。

20年來的實踐究竟有否達到課程發展所預計的目標呢?社會投放不少資源,是否得出對比傳統課室教學更優勝的效果?甚至有沒有探討過跑出課室外的學習,對每位學生是否公平。無法在這短短的篇幅內探索這些問題,但世紀交接以來的課程文件,尤其是涉及學制改革或課程改革的,都察覺到開拓課堂以外的學習其實是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倡議。應該有較認真的檢討。

大量各式其色的跑出課室外學習

現實在校園內存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跑出課室外學習機會,文首所提的只是最近遇上的例子。不少機構,包括非政府機構、公營事業、大公司會提供一些學習機會給學校免費選用或採購,所提供的課程或培訓,都是建基於它們專屬範疇內的知識、技能和價值;如海洋公園學院的偏重保育和環保、建造業議會的偏重於工作地盤新體驗或應用新科技等等。

其次是境外學習團,由回歸初期為了令學生增加認識國家的內地團,到其後因為某些基金或者協會、關愛基金、STEM增撥資源、姊妹校計劃、一帶一路等等,開辦的團也不再只是內地考察團;結果學生面前湧現大量的不同種類的境外遊學機會。

此外,還有很多不同名目的全方位活動,例如:生涯規劃相關的參觀或課程、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培訓等,通常都是由NGO提供的外購服務。

從校園現場可見到的景況

由這些常見的跑出課室外的學習中,只要稍加觀察都不難整理出一些值得思考的現象。例如學生的學習空間是有限的;現時最為明顯的是,如何有空間可以容納這麼多的跑出課室外學習。學生連課室內的學習也應付不到,除非再裁減正規課程才可以安排到這些學習機會;但這又非家長所願。

雖然不少全方位活動或境外遊學是有資助,但總有清貧家庭無法支持子女要交的餘款。這就出現了教育公平問題,部分項目無法令全部學生受惠。至於部分免費項目或不是學生喜愛參加的,就會出現不懂珍惜情況;後果是令老師多了追出席率或管理秩序的事務性工作。學校多了大量出外學習,必然導致教師帶隊或支援參加學生的工作量;很多時這類工作是在正常返工以外的時間,甚至侵蝕了老師的家庭時間。

最為切身的是,引入大量導師、教練、培訓師、導遊、社工或義工等教師以外的人士進入教育系統內承擔了部分教學任務。好處是分擔了老師的忙碌,但亦因此引來新的工作量,如招標採購、素質監管等;教學設計的不同更令老師難以在這些體驗式學習機會上應付自如,這是個不小的隱隱然危機。

不論在效能上或對校園帶來的影響,跑出課室外學習實踐了這麼長時間,我們實在有需要認真地檢討一下,並應把以上的現象加以理順。

黃冬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