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韜晦教授撰寫了一系列的《性情歌曲》,其中有一首叫「你要感謝誰」,如詩一唱三嘆,第三段歌云:
當你經歷考驗
當你超越險阻
多少助緣存於天地
你要感謝誰?你要感謝誰?
文字淺白,內容清勁而雋永,令人歡喜。我們偶有不如意,面對逆境,總是恍如孤身面對。各種情狀之間,難有可比較性,怎能客觀加減計算其效益?孩童得一冰淇淋,卻失手掉在地上,於他而言,已經難過得很;及至成年,外則事業沉浮、內則夫婦苦樂,總是得勇敢面對,承認自己的不足,竟讓自己一至於此;但既有此因緣,能及時努力,亦是順逆之樞紐也。如太史公云,意有鬱結,故能達聖賢發憤而作為,欲通其道也。又如西哲Boethius,命懸一絲之際,秉羅馬貴族情懷着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大行天下,其內容亦及此人生順逆之大問題。
越過繁瑣的思辨
今天,我們再唱此曲,又能讓我們越過繁瑣的思辨,繞過計算與計謀,直接明白我們眼前的考驗與險阻,是讓我們得有超越我們現在格局的經歷與信心,進而領悟生命無限,不再自迷於埋怨之中,不再自限於僥倖心態、驕傲心態,重新踏實地上,自能讓心靈重新綻放光明,讓世界重新畫上顏色。
這其實是有一個過程的,但我們平日太忙了,就算遇到問題,要作Root Cause Analysis,我們的思維,首先也是要窮盡各種因素,思考其邏輯關係,然後定出Root Cause。坦白說,我們可以先驗地指定將有一單一Root Cause ,決定第一因嗎?很多時候,世界都是出人意表的。更多的時候,甚至邏輯都用不上了,直接訴諸情緒,最多在與人爭論時稍為蒙上一塊理性的面紗,內心還是火光沖天的。無論如何,我們的思維中,是不容易得出一個想法:是我本身有問題。子曰觀過知仁,宜然。要點在自觀。
記得多年前有一天,向霍教授求教,他說(大意):「我們有不少人,很有才能,但成德的關鍵,是一種感激心。」同門怡省學兄,有日誦讀《出師表》,霍師稱許並指導文中重要一句為「由是感激」。謝謝霍師。是啊,為什麼自己不能擺脫心靈的樊籠呢?原來是我內心的一些驕傲、僥倖、欲望、畏縮。能生起感激心,才讓我們不會自是彼非,而得公道。這就回到歌曲了:你要感謝誰?能提出此問,必先能自省、明白自己不是上帝、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亦不代表最高標準,倒是發現,我是處處有所需求的,換言之,我原來是有所不足的。
所以,回到開頭,我們不再是孤身一人,而實在是稟受了許多。自童蒙起,有幾多的恩愛,讓我對人生生起信心?有幾多的小挫折,讓我有所啟發?多少助緣,存於天地,實在是感激。新年伊始,立志再加感謝,感激這個宇宙大化,以及一生中所遇將遇的恩人與物緣。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