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das的鳳凰重生

狄里福斯和其團隊是外來的,沒有包袱,手起刀落,把adidas許多虧損的部門和產品一一砍掉。

adidas在1990年代初一頭栽進火坑,幾經轉折,終於在93年遇上貴人,去蕪存菁,回歸商業邏輯後,鳳凰重生,重新實現資本價值。

資本續命更肉緊

由法國空手道高手泰茨和英國「不是俠盜」羅賓所合演的趣劇,令adidas不上不下,此際(1989年合併數),adidas的營業額只有17.3億元(美元,下同),同比下跌18%,虧損卻達9,550萬,排名進一步被Reebok和Nike拋離。

還是資本在續命時更顕肉緊。法國「工行」里昂銀行在這危急關頭,咬了咬牙,先出資9,450萬,勉強嚥下羅賓手上約20%的股份,然後找到出身於法國資本世家,家族業務橫跨造船、食品和軍工產品,新一代話事人是個哈佛MBA、曾於英資投行SG Warburg的美國總部上班、之前又因成功改造企業而聲名鵲起的狄里福斯(Robert Louis-Dreyfus)。當時46歲的狄里福斯,另一稍為人知的花邊新聞,是他的另一半,乃荷李活一代性感女星、以《九個半星期》等的情色電影,俘虜一代(男)觀眾的金碧辛加(Kim Basinger) 。

金碧辛加憑1997年上映的電影《幕後嫌疑犯》,贏得第70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Wikipedia Commons)
金碧辛加憑1997年上映的電影《幕後嫌疑犯》,贏得第70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Wikipedia Commons)

1993年新一輪的收購,便是由狄里福斯和里昂打包。里昂牽頭以3.7億收下泰茨控股公司剩下的近80%股份,總估值約4.6億。當中,狄里福斯出資約5,680萬,而其中僅180萬是他自資,其餘向里昂借入無息貸款,買入泰茨公司約15%股份,剩下約77%股份由里昂以自己及關連或隱蔽的基金出資持有,8%由高管持有。這時前文提到德國零售業巨人Metro從靴斯後人購入15%的股份,亦被收納在泰茨公司之下,故除此之外,「街外貨」就只剩下靴斯子女手上的5%股份。

未幾,這個新財團再把由靴斯後人的5%亦買下,亦即是說,這個可追溯至1920年,歷時70載的德國公司,其創始的家族所有成員,已不再持股,現在的大股東,是鄰國的貴族大亨和金融資本。

大刀闊斧開財路

如果說泰茨是空手道高手,那狄里福斯定是柔道黑帶,曉得四兩撥千斤,只以約180萬,便成為這個全球矚目、市值近5億的品牌的新任總舵主。

狄里福斯和其團隊是外來的,沒有包袱,對外是打柔道,對內卻大打硬橋硬馬的鐵砂掌,手起刀落,把adidas許多虧損的部門和產品一一砍掉;又把全球許多工廠關閉,連他本家法國的兩個工廠都沒有放過;同時,改用Reebok的前高管,加強向亞洲外判加工;最後,又向許多合作經年、與前股東家族有千絲萬縷關係的供應商和客戶開刀,指這等合作協議,定是在adidas的代表「喝得爛醉時簽的」!

上市前最後一個資本操作,發生在1994年,狄里富斯和幾個高管,聯同一幫投資人(包括一個在香港做印刷的隱形富豪),以8億收下里昂和其他基金所持、約85%的股份(即總估值9.4億)。

1995年11月,隨着業務進一步改善,adidas登上法蘭克福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市值為22億,大大拉近其與Reebok和Nike的距離。這市值是一年前狄里福斯從銀行手裏收購85%股份時的2.7倍,也是他93年花180萬首次出手時估值的4.6倍。

而adidas的經營業績,亦由此出現鳳凰重生的一面,營業額重拾升軌至1998的57億(是Nike的六成、最差時只有四成)。更重要的是,公司由一個封閉而各自為政的家族企業,過渡成一個由法國、美國、瑞士和德國人組成的高管團管理。而隨着狄里福斯後來因病而退下火線,續步減持股權,使adidas成為德國上市公司中,少數真正由基金分散持有的公眾公司。

公司變得國際化、職業化,現在任何一個大股東、CEO、設計師等的更替,都不會對adidas造成致命的影響。唯這個德國公司,除了名字之外,還保留了多少創始人的基因?

四之四,完

本系列文章:

adidas如何定義運動行業

adidas的德國版《豪門恩怨》

adidas遇上野蠻人

本系列參考以下資料:Barbara Smit,《Sneaker Wars》(2009)和哈佛商業案例《Horst Dassler, adidas,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Sport》(2016)

曾經是兄弟,後來分道揚鑣,各自開創了世界上最大的球鞋公司之一。(Amazon)
曾經是兄弟,後來分道揚鑣,各自開創了世界上最大的球鞋公司之一。(Amazon)

原文刊於《足球周刊》香港版,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艾雲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