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擺可以說是古老時鐘的一個配件,亦可應於描述一些人的行為或思想,但大家聽見這個詞語,容易產生的感覺或許會帶一點貶義;若用來形容個人的話,就是說他拿不定主意的意思;若是形容一些機構或社會政策,就反映可能很飄忽,沒有明顯的發展方向。
經過體驗 找出定位
事實上,世界上很多的觀念或制度都是不斷地鐘擺中尋找出路;上世紀中醫在中國人社會被人嫌棄,尊崇西醫的科學研究的方法;但近年大家又過來欣賞中醫在處理某些病症的好處!政治制度曾因為資本主義可能激發人性的缺點,使有些人熱愛社會主義的公益性,經過實踐後又發現可能引起福利主義,世界的政治制度,就在不斷鐘擺成長!
因此,單一或片面化的教育經驗,會很容易令孩子的眼界變得狹窄,思想及思路不夠全面。在教育經驗的層面上,應該要有鐘擺的體驗,才會找出合理的定位。舉一個例子,物質豐富的孩子每天都食好住好、出門有外傭及司機管接管送,但同時,他們也應該經歷鐘擺的生活,去結識貧苦大眾及了解一下這些家庭的實況。
而貧窮的孩子亦應該要了解一下富裕家庭的優雅生活,如到名店走一圈,了解名流會用的東西或審美觀是如何,擴闊自己的眼界,對富貴的理解;亦可以去聽一些由康樂及文化事務處贊助的音樂會,以一個較低甚至免費的價錢去欣賞音樂藝術,同時,可以知道一些所應的規則,如音樂會遲到可能要等待中場,才能夠再次入場等等。
數年前,香港電台一個名叫《窮富翁大作戰》的特輯,就有鐘擺概念的元素在內。這個節目邀請來自較富裕家庭、擁有高學歷或成功經驗的香港人,去體驗一下基層市民的生活。參加者有機會與基層市民一起居住,及體驗一下低收入人士的工作。
富裕家庭等的人甚少接觸一些基層家庭,這正正是一個途徑,讓他們擴闊自己的眼界及了解不同階層的所需。參加節目後,有些參加者會有所得着,而開始盡一些社會企業責任,去幫忙基層員工及家庭。這就是今次所提倡鐘擺教育經驗的安排。
打破定型觀念
教育經驗的鐘擺亦可運用在學生選讀科目上。在教育尚未普及前,日常生活是沒有分科的;當普及教育制度出現後,學生需要分開文理科目的發展,分科發展是十分鮮明的。
當新高中學制的出現,又鐘擺至另一方向;學生在新的教育學制下,可以文理商兼讀,自由地修讀自己喜歡的學科,令學識不單止停留在文科或理科,而是可以吸收文理的知識,令學習更多元化。
「文中有理、理中有文」就是其中一個新學制的目標,讓學生能成為「文理兼備」的通才。另外,以前行萬里路的人,很期望讀萬卷書;現今讀萬光書的人,很期望打破傳統的班房學習,嘗試進行不同的遊學。
現今的職業需要大家及早體驗鐘擺一下。從前,性別定型的觀念很重。家長聽到兒子想做護士或是女兒想做消防員時都十分大反應,皆因他們覺得女孩子應該做一些斯文、細心的工作,而男孩子應該做一些保護他人、強悍的工作。
當一件事鐘擺到一個極點後,就會回落到另一面,但究竟需要鐘擺的幅度是多少,什麼原因導致這些鐘擺,大家未必能夠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在教育下一代時,需要讓他們體驗更廣闊的鐘擺,體驗不同制度或不同行業的生活經驗,才可以吸收多元化的知識,令他們的眼界能夠大開,刺激他們在日後面對很多事情時,能夠有更合理的分析,及早在適當的範圍鐘擺,或定位於合適自己的位置!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