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課程都是離不開五育範疇,五育以德育為首;然而歷來也是最為人詬病,日常學校的教學時間都傾斜於學科教育上,而德育似乎最容易為人忽略!
回望上個世紀,可以接受學校教育的適齡兒童比例不高;當時不論家長或社會人士最為關注的是學習成果,即是公開試考試成績。然後,漸次建構成考試導向的基礎教育文化;過了幾十年本港基礎教育已是全民皆可接受、達至中六的水平,考試導向的教育已不符合社會的需求。結果社會上愈來愈多聲音要求更重視德育培養。
三重德育 環環相扣
其實盲目在德育課程上增加資源投放未必真正對焦;有些老師在規劃學校德育時都感到無所適從,甚至覺得其所覆蓋的範圍過於廣泛。在實用層面上,可將整個德育分成三個層面;若各層面發揮有度並配合得宜,相信青少年人德育成效應該不錯。甚至沒有需要只在中小學校園之內推動德育!
一般人心目中的品德教育,即傳統美德、人際關係技巧,如:守時、誠實、遵守規則、盡責、有禮、樂於助人、堅毅不等等,均可歸納成為第一層德育。這部份的德育培養就是「家教」;現時社會似乎完全忽視了家教的重要性。第一重品德教育可視為幼兒由零歲開始的教育;但現時的親子教育過份強調親子關係,反而輕視了價值觀培養的一側。
當然,更容易觀察到的社會狀況卻是家長本身的價值觀,以致行為都未達到家教模範的水平!孩子進入學校前未有家教的基線,結果品德培養就要靠學校園老師。部份怪獸家長的乖張言行,卻令校園推行第一重德育事倍功半。近年社會有說學校德育似有不堪,但學校的功能本是鞏固學童原有的德育、然後再建構高層次的訓練;當家庭肩負的德育部份有缺失時,表現當然不濟!
第二層德育涵蓋目前最為人樂道的公民教育和國情教育,也包括了社會公義和法律教育的內容。若把第一重德育視作個人修身層次,那第二重德育就是社會層次。有些人以為法律教育很重要,其實在德育角度來看,法律的要求只可算是德育最低基線;學校德育要求應該是遠高於法律的界線。舉例說遲到三次就要記缺點,這是法律概念;準時是個價值,因此一次遲到也不應,那就是教育的要求。
公民教育是建構在社會公義之上,而國情教育是建基於中國心家國情之上;環顧世界各國,這些都是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試問有那個地方的學校教育,會指導兒童不愛自己社會不愛國的呢?當然課程的內容除了知識,也應包納應有的技能與態度。所有共通能力也是必要的,只有具備思考能力的公民,才有能力明辨是非和獨立思考。這些確是學校的責任。然而,若社會不配合,校園內外所展示的價值都是相反的話,結果又是事倍功半!
最高一個層次的德育,可以環境保護教育為標籤;這一重的德育是超越國界、也超越物種的。環保不只是功利地為人類的後代著想;那應是從整個地球來考慮,大地上所有物種都依賴這個地球的環境。所以環保教育應是德育的頂層。現時常見的國際糾紛、戰爭與和平、科技發展等原屬人類社會的問題,因會破壞周圍環境或導致地球更嚴重創傷,學生也應參與探討和思辨。順帶一提,這些內容未必有非黑即白的結論,重點應在於價值觀與態度的培養。
三重德育的推動應是互相配合緊扣,分別由家庭、學校、社會各司其職地通過言行互動來施行。
近年成年人社會有不少成員會各取所需地爭辯、又或引用一個層次的價值來攻擊另一個層次、甚至刻意片面探討和拉出總論,結果令青少年人只覺混淆。學校也難以維持其本來應有的角色與功能,幫助青少年人發展德育和價值觀。
(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