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華:中國——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中心

解振華表示:巴黎協定的達成是中國重大外交勝利,中國站到了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舞台的中心。
作者簡介:解振華先生為天津市人,1949年出生;1993年任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1998年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長、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副主席。2006-2015年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2015年至今出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在擔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和氣候事務特別代表期間,連續九年擔任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國代表團團長,組織和推動了中國氣候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2016年2月23日,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出席由團結香港基金組織的中華學社中華大講堂首個講座,講述「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應對」,解振華表示:巴黎協定的達成是中國重大外交勝利,中國站到了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舞台的中心。
解振華在講座中詳細介紹了中國如何積極對抗全球氣候變化,並闡述在剛結束的巴黎氣候峰會中,中國如何促成通過《巴黎協議》。參加講座者逾600人。

中國碳交易市場香港可幫上忙

解振華表示:「中國碳金融目前在七個城市試點,2017年將建成全國碳交易市場,中國碳市場希望香港做出貢獻,如何設計、考慮哪些因素,香港一定可以幫上很多忙。香港要拿出自己的方案參與進來,也要想一想,在碳市場香港是買家還是賣家。」

向全球宣講香港如何實踐低碳城市

在談到香港在氣候變化應對中的角色時,解振華介紹說,中美合作舉辦了低碳智慧城市建設論壇,此後與紐約市長彭博等在巴黎舉辦了500多個大城市參加的低碳智慧城市建設論壇,今年這個論壇將邀請1000個大城市參加,香港完全可以把如何實現低碳發展的最佳實踐去論壇宣講。

鼓勵香港作為中國代表主力到國際氣候變化談判第一線

解振華並談到香港可以在國際氣候變化談判中發揮作用,目前香港只是作為中國談判代表團成員參與,過去香港代表參與到一線談判不夠。解振華說:「明年希望香港代表參加進來到全球氣候變化談判第一線,去試一試,香港代表有英語好的語言優勢,又有很強的法理,你們打主力,我支持你們!」

實質問題在是否堅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區分

解振華先生援引詳實數據,指出應對氣候惡化是現實而重大的全球性任務;即僅以中國而言,危機已迫在眉睫,例如近百年來中國大陸平均氣溫已增加0.9至1.5攝氏度,1990年來升溫更甚;1991年至2014年,由此造成每年經濟損失2,333億元(人民幣,下同)、死亡人數3,517人。
解先生回顧道,然而20多年來,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會議中,各方爭論不休,談判十分艱苦,尤其體現於巴黎峰會前的分歧、峰會上的爭論交鋒。與會的各方結成三大集團:美國為首的「繖形集團」、歐盟28個成員國集團、發展中77國加上中國的集團,各方的利益有別,意見不一。
解振華在講座中介紹說,巴黎大會在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關鍵時間節點,巴黎氣候峰會會前談判的焦點問題包括:如何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如何設計減排模式及提高行動力度;如何落實資金支持;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實質問題:是否堅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區分。中國挑戰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碳排放國;從發展中國家逐步向高收入國家過渡的特殊發展階段;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邊的壓力。

與印度巴西南非結成「基礎四國」

中國為巴黎峰會做好了準備,並藉助與印度、巴西、南非結成的「基礎四國」群體,並事先進行的雙邊談判,應對了各方的不同要求。例如2015年的中美、中法元首聯合聲明,為巴黎峰會做出了歷史性、基礎性的貢獻,使《公約》的原則得以獲得堅持。
在回顧敘述之中,解先生很高興地與大家分享巴黎峰會中的幾件大事,尤其是習近平主席在大會開幕式當日發言中,提出了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方案,主張巴黎峰會的協議應當體現四大目標:有利於實現《公約》的減排目標、有利於凝聚全球力量且鼓勵廣泛參與、有利於加大投入並強化行動保證、有利於照顧各國的國情而講求務實有效。更令人矚目的是,習主席宣布中國將建立200億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顯示了中國的行動決心和國際承擔。
解振華在講座中表示,2015年底於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中國處身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舞台的中心,促成《巴黎協議》既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亦是中國一次重大外交的勝利。他說,巴黎會議的成果體現了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有利於」的公平合理、合作共贏全球氣候治理原則,並對中國國內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突發情況下中國保持定力斡旋成功

解振華在講座中並分享了巴黎氣候峰會談判的精彩故事。在巴黎氣候峰會中途,部分發達國家聯合有生存危機的小島國成立「雄心壯志聯盟」,提出本世紀溫控目標不是全球共識的2度,而是必須1.5度。當時有80多個國家參加,但中國、印度沒有參加。中國面對突發情況保持定力,當時即告知國內,這些國家是在做秀,因為這個溫控目標根本做不到。此後中國馬上與聯合國秘書長溝通,並分別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進行溝通,積極與各方磋商。最終會議按既定方向達成協議,確定本世紀末的溫控目標是2度,但也寫上了「我們注意到」1.5度的積極進取目標。至於用詞「Shall」與「Should」的爭議,最後用是「編輯出錯」這說法獲得會議進展;對法律效力問題,則採用核心協議加決定形式解決,即必須做的,寫入協議,各國怎麼辦寫入決定。多邊機制,是大家都不滿意、但大家都接受。中美大國關係,在氣候變化領域發揮了作用。

中國在氣候變化應對上具備強大軟實力

解振華透露,巴黎協定將於4月22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完成簽署。巴黎協定的達成是中國重大外交勝利,中國站到了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舞台的中心,在氣候變化議題上,各國都是首先問中國的意見,如果中國不贊成,要提議題的國家會放棄再提該議題,這是中國的一種軟實力,這既取決於中國在國內有減排成就與行動,也因為中國在氣候變化理論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因此說得清楚明白。

中國是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解振華指出,中國在氣候外交上的重大勝利,也與中國國內行動成就顯著有關——彰顯形象、增加底氣。國家主席習近平: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與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總理擔任組長。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50%,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2015年,單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預計將比2005年下降約38%,相當於少排放二氧化碳約41億噸。1990到2010年,中國累計節能量佔全球節能量的58%。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佔全球比重達24%,新增裝機佔全球增量的42%左右,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中國是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國家為香港參與國際合作搭建平台

解振華又指出:「中央政府將繼續大力支持香港特區應對氣候變化。香港綠色低碳發展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政府將繼續為香港參與國際間城市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搭建平台,並促進內地和香港開展綠色低碳領域的交流合作,包括碳排放達峰方案交流、低碳投資和產業、低碳城市規劃、聯動開展珠三角地區大氣污染防控和船舶排放控制等。」

下一步要靠技術創新和市場機制減排

解振華表示,向綠色低碳轉型是大勢所趨,中國可以把氣候變化挑戰變成發展機遇,亦希望香港可在碳市場發展上發揮貢獻。
解振華又認為,《巴黎協議》顯示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全球大勢所趨,清潔低碳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將逐漸成為主流。他相信,世界主要國家將不斷加大政策傾斜和資金技術投入,以便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以及發展節能環保低碳產業。單純依靠傳統技術完成節能減排目標有難度,但依靠技術創新、依靠碳金融發展而產生的巨大市場力量,則全球減排目標可望達成。可以預期,綠色金融、低碳投資、碳排放交易、可再生能源投術應用等領域,將受惠於國家政策之餘,並孕育出新商機。

團結香港基金新設中華學社

中華學社是團結香港基金新設的一個項目,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女士說:「香港與內地密不可分,港人能夠多認識對我們有深切影響的中國文化,以及國家在國際地位中的快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基金會希望通過中華學社舉辦的活動,向香港社會介紹當前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鄭李錦芬:陸續邀請國內專家來香港分享交流

鄭李錦芬又表示:「非常感謝解振華先生蒞臨講解中國在當前國際事務,尤其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所作出的貢獻。中華大講堂亦將陸續邀請著名的內地專家,就中國的國際關係、經濟、科技發展,以及文化歷史等主題,前來與香港市民分享交流。此外並會舉辦各類課程、交流與考察實習等活動,以促進港人對中國歷史、中華文化及當代國情的認識。」

團結香港基金簡介

團結香港基金是一個非政府、非牟利組織,致力透過公共政策研究、倡議以及與公眾互動,促進香港的長遠和整體利益。基金會薈萃本港、內地和國際精英,研究香港短、中及長期的發展需要,提出跨領域公共政策建議及解決方案,致力推動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及可持續發展。

中華學社簡介

香港是薈萃東西的國際大都會,與此同時,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又深受嶺南文化的影響,是中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環。當全球都在註視中國的發展,嘗試了解中國的過去和現狀之時,香港人更需要加深對國家的認識和了解。團結香港基金推動中華學社有關活動,定期舉辦各種系列的講堂、論壇、課程、遊學交流與考察實習,旨在以深入淺出的形式,促進港人對中國歷史、中華文化及當代國情的知識,擴大港人視野,豐富港人思維,推動兩地間的和諧發展,讓香港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更耀眼的光輝。
(封面圖片:團結香港基金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