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解謎》開首便透露金庸用「調轉」做啞謎和解釋的關鍵鎖匙。來到結尾再解釋他用這關鍵密碼的原因。
亦是離不開和梁啟超有關,任公苦思救國良藥,可惜自己身體上的疾病卻藥石罔效。任公因腎臟病患長期有血尿,他曾用「赤禍」來形容自己的病症,1928年在西醫協和醫院做腎臟切除手術出錯,左右「調轉」,手術約一年後撒手塵寰。
梁任公一生憂國憂民,連自己身故的事都引發起中西醫學的爭議,這現象正好比中國應全盤西化或保守舊有體制的爭論一樣。到今日二十一世紀仍然有很多東西方醫療方法,文化甚至政治制度的爭議不斷進行中。
金庸在構思《射鵰英雄傳》整個小說故事時定下用「調轉」作為啞謎。梁任公的醫療事故就是他靈感來源。
其他人物角色大都圍繞查良鏞家鄉杭州海寧。林徽因祖父林孝恂,是光緒己丑科(1889年)進士,曾經在海寧當官,又曾出資送蔣百里到日本留學。林徽因亦是在杭州出生,徐志摩、蔣氏父子、李叔同、豐子愷都是查良鏞浙江家鄉的知名人士。
金庸曾說過他會為小說中角色的遭遇觸動情緒,小說角色傷心難過,金庸亦會悲痛流淚,角色歡欣雀躍,金庸又會隨之手舞足蹈。今次筆者解讀《射鵰》謎團後發現原來小說包含了兩個動人心弦的英雄故事。看到梁林面對苦難時,筆者知道是真實歷史而感同身受,又會為郭黃排除萬難,每次都有驚無險,大步過關而歡呼喝采。
現在明明白白為何金庸要郭靖「一箭雙鵰」而為成吉思汗讚賞,原來金庸自己同樣做到,一部小說混合兩個時代的故事,筆者毋容置疑地佩服金庸天賦才華,在30多歲已寫出這個經典英雄故事。
梁思成、林徽因對後世的影響
梁思成與林徽因,和一般人印象中的大俠高人相反,這對忠良之後的苦命夫妻才是真真正正生於亂世,一生只過了短暫的太平日子,兩人各自同樣遭受疾病長期困擾和苦難共存。
身體殘障和長期疾病再加上戰禍連連並未能磨滅兩人的熱誠和意志,中國古建築技術與宗教藝術,以及其中蘊含的中國美學文化的成就都透過梁林艱辛的研究重現世人眼前。壯哉梁思成!壯哉林徽因!
在日本出生的梁思成沒有刻意偏袒或盲目擁護這個敵國,林徽因少女時已跟父親遊歷歐洲,兩人更到美國完成大學課程畢業及在加拿大成婚。在抗戰走難時徽因病重,費氏夫婦都曾勸說梁林離開國家到美國治病。他們曾多次有機會到別國生活,但如梁啟超家庭教育的愛國情懷,面對怎樣困難險惡都不會離棄家國。
這一段與池田大作先生的對話可以清楚說明查良鏞怎樣把建築營造連繫到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浩大工程。
金庸:「那是事先精密構思和計算,畫出整個大建築的內外面貌、建構式樣,規定了所用材料、施工程序和計劃等等。設計完成之後,自己縝密檢查修改,再和專家討論,接受多方面意見,所有缺點和這安全的因素全部除去,直於盡善盡美。設計方案既定,就交給營造者去執行,總設計師則監督和檢查工程進程序和規格、標准,而主要的營造者也是總設計師親自指定推薦的。這一條路線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路線!」
池田:「中國今後仍然繼承這條路線的話,對香港也會有好的影響。」
金庸:「對。對香港的設計固然重要,但在全中國而言,這只是一個小小地區,只要中國這座大廈建造得堅固完美,香港這個小房間也一定不會太差。」
筆者可以肯定查良鏞心中的英雄是個建設國家的建築設計師,絕對不是以破壞為上的野心革命家。
梁氏一家的故事都被金庸搬到《射鵰》小說裏,今次雖然用「調轉」的解謎鎖匙找到部分答案,但亦帶來更多問題,要解未解,要問未問。只是望能和查良鏞先生一聚,唯有他才知道金庸內心的英雄是誰,沒有理由再把這個真實的英雄故事埋沒在歷史當中。
個人簡介 :
「庚戌子」是寫作新手。未遭遇過戰爭洗禮,但經歷過朝代更替,千禧巨變。喜歡尋找另類角度去解釋事物,在兩個世代夾縫中做橋樑的工作。見到近年世事問題多多,嘗試用有限的智慧在日漸沉澱水清的歷史內,找可以解惑舒憂的答案。
本系列文章:
「調轉」與「一箭雙鵰」的啞謎──《射鵰解謎》後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