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大國的影響力

自從有了現代科學技術以後,我們所謂的現代大國的影響力,就不再是算術級數的增加,而是幾何級數的增加。

何謂現代大國?十六世紀以前,大國的定義就是面積大的國家。土地面積要大,人口就多,物產才豐盛,經濟活動才活躍,國家才能有大量的稅收,影響力才會大。所以古代的大國就是強國。古典時代的漢帝國、波斯帕提亞(安息)帝國、羅馬帝國,中世紀的大唐帝國、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之後崛起的蒙古帝國,以及十五世紀的大明帝國、帖木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都是世界歷史上的大國和強國。從十六世紀起,以陸上力量為主的傳統大國概念,逐漸轉變為以海上力量為主的現實。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開始從海上拓展它們的影響力;雖然它們所統治的土地和人口並不多。譬如說葡萄牙,它本土很小,後來佔領了非洲的海岸線附近的幾片土地,佔領了海上貿易的港口馬六甲,還佔領了日本的長崎和中國的澳門,但它實際上已經是一個戰鬥力很強、影響力很大的一個大國和強國。自從歐洲人經海路進入美洲、非洲和亞洲之後,除了俄羅斯之外,沒有哪個大國不是通過海洋去擴展勢力的;同一時期,奧斯曼帝國、波斯薩法維帝國、印度的莫臥兒帝國和中國的大清帝國雖然地大人多,卻逐漸成為被歐洲國家侵略蠶食的對象。

今天說來,大國不止是指土地面積大、領海面積大、空中和空間的活動區大,還要具備兩項軟實力,即文化與制度的吸引力和傳媒與網上的影響力。

智力決定國力

智力是什麼?任何動物只要有腦神經,都可以有智力。人的智力與腦細胞絕對是有關係的。智力可以影響人的活動,也可以影響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既然如此,一個社會的智力構建自然就跟教育有關係,但又不完全是由教育來決定的。不同的時代、社會,都有一套培養人才的方法。遊牧民族有一套,比如一個成年人要能堅毅勇敢,善於騎射。在亞馬遜森林裏只能捕捉魚蝦和獵取陸上動物為生的人,也有一套方法。法國一位著名的人類學家就曾在亞馬遜河流域的森林裏觀察了多年,研究那裏的部落如何發展思維能力。這些近乎原始的部落也有他們自己的智力構建,只是內容跟我們的不一樣。在我們的社會裏懂得f=ma、E=MC2可能說明有智力,在他們那兒知道一種草能治什麼病,但和另一種草一起吃會出毛病很重要;此外,一般外面的人不容易想像到的是,這些「原始人」對自然界的好奇心也很強;大部分人都能把附近200多種草的名字和特徵說出來,雖然這些草和他們的日常生活沒有關係。

相比於其他靈長類,人類為何會擁有更高的智力?今天的科學家們基本上都同意,現代人類的祖先是從東非走出來的。至於為什麼走出來,是因為環境逼使他們不能不走出非洲,還是出於偶然原因?不曉得。但是有一件事很清楚,就是到了大約7、8萬年前,較早從非洲走出來的尼安德塔人,與剛才走出來的現代智人,已經具有顯著的區別:現代智人的額頭較為鼓出來,但是眉骨不那麼突出;尼安德塔人則相反,額頭向後傾斜,眉骨明顯突出。還有一個重要的差別就是喉頭和聲帶的構造。科學家估計,尼安德塔人只能發出較為簡單的聲音,因此他們不太可能發展出複雜的語言。而我們現代人的喉頭和聲帶可以發出很精確和複雜的聲音;花腔女高音可以唱出那麼高而複雜的曲調,蒙古人的呼麥可以唱得那麼低沉而寬厚,阿拉伯語裏有好幾個由不同的咽喉部位顫抖而發出的不同的輔音。這些,現代智人可以做到,是我們傳達信息、發展智慧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只有聲音行嗎?聲音是人類傳達信息的重要方式,但是只有在附近的人才能聽得到(說的是愛迪生以前的情況)。

除了聲音,人還可以眉目傳情,眼睛能說話,面部肌肉可以做出多種多樣的表情。這源於我們與其他動物解剖結構的不同。其他哺乳類動物的虹膜和眼球是同一顏色,所以很難註意到它的眼珠往哪裏動;它們的顏面神經也比人類要簡單得多。此外,人類還發明了文字。漢語世界有《二十五史》、《四庫全書》和《全唐詩》,希臘有《奧德賽》、《伊利亞德》和《理想國》,印度有古代吠陀經文、《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耶那》,阿拉伯世界有《古蘭經》、《聖訓》和《一千零一夜》,波斯語世界有《諸王記》和大量的抒情詩,英語世界有《大英百科全書》和《莎士比亞全集》。這些都是人類積累智慧、傳播智識的方法。至於廣播,電視,網上視頻就不必說了。

尼安德塔人額頭平扁、下頜角圓滑,下巴不如現代人前突。(Wikipedia Commons)
尼安德塔人額頭平扁、下頜角圓滑,下巴不如現代人前突。(Wikipedia Commons)

現代大國的影響力,跟唐、宋、元、明的時代是不同的。回鶻、契丹、女真、蒙古等遊牧民族非常厲害,用他們的鐵蹄佔據了很多地方,所以領土很大。但是這些大國當時只不過是在做加法,佔據了1,000平方公里以後,再去佔領另外1,000平方公里,力量就可能增加一倍。可是自從有了現代科學技術以後,我們所謂的現代大國的影響力,就不再是算術級數的增加,而是幾何級數的增加。譬如大英帝國,它的土地面積從十六時紀的英格蘭與蘇格蘭到十九世紀初總共增加了多少倍?統治了印度次大陸的相當一部分和許多亞非美洲的地方,當然也增加了不少倍,但是它的總影響力,跟它所佔據的土地面積和統治的人口數目不是簡單成正比,而是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增加。十九世紀末,它是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國,全世界哪裏都有它的力量。二十世紀下半葉和當今的美國更是如此。所以,我把現代大國影響力的變化叫做「從加法到指數增加」。

東方學有助學者了解東方

現在我們知道地球本身並不分東和西,因為它是圓的。就算地球是扁平的,也沒有誰規定哪裏是東,哪裏是西;自然而然,早期人類都把太陽升起的方向定為東,日落的方向定為西。在古代希臘人看來,自己以東的地方,如波斯,是世界s,自己以西的地方,如羅馬,就是西方世界。於是後來的歐洲人就這麼定義了。我們古代也有西域的說法;近代才開始用泰西諸國、西方世界這樣的名詞;他們既然說我們是遠東,我們也就認了,那日本就更是遠東。為何我們屬於遠東?因為從巴黎看,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在自己的東方而比較近,就叫做近東,那麼北京和東京就是在遠東。從十八世紀開始,剛才說的幾個面積不大,但是影響力卻很大的國家,英國、法國、荷蘭等等,就逐漸地需要有人懂得並且去深入地了解這些遙遠的地方。他們需要軍人、行政官員,當然也有很多商人和傳教士。等到他們的財富和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那些大國國民的素質和好奇心就會增加,於是就產生了一門學問叫東方學。

東方學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傳教,更不是為了佔領土地,就是想了解東方是怎麼回事。東方學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至八世紀,伊斯蘭世界剛剛興起的時候,拜占庭人開始了對伊斯蘭的研究。「東方學」這個名詞大概到十八世紀以後才由歐洲殖民國家開始使用。必須承認,正是因為有東方學和許多東方學學者200年來的研究,今天我們對人類的早期文明才有了清楚的認識。

原刊於《書城》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現代大國與智力構建三之一

張信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