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劇壇數十載  豐富香港戲劇史——專訪戲劇大師鍾景輝(二之二)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鍾景輝縱橫劇壇多年,演活了不同的角色。戲劇,豐富了他的人生,他的人生,亦豐富了香港的戲劇。

King Sir辭職後,正好遇上政府籌辦演藝學院,結果他又當上了戲劇學院的院長,由1983年開始,籌備了兩年。

「開始時,最傷腦筋的,還是尋覓人才,物色老師……那時在香港,既懂廣東話,又受過戲劇訓練的人,幾乎等於零。」他唯有四出尋訪正在外國讀戲劇的人,結果解決了這個難題。

培育人才,笑看學生成長

在課程方面,他參考了耶魯的規劃,再作調適,以適應香港的現實情況。

1985年,戲劇學院正式開學,最初只有「表演系」,其後才開設「導演系」,至於「編劇系」,爭取多年後,至90年代才出現。

「三組人一齊合作,才能擦出火花,做些真真正正的創作……我本來還有第四個方向,就是『戲劇評論』,可惜未達目標,便退休了。」回憶這段日子,他不無感慨。

那時候,學生家長並不太了解戲劇學院上課的方式。同學排戲到深夜,便會接到家長的查詢電話:「為何那麼晚還未回家?那有唸書唸到那麼晚的,弄至半夜三更?第二天還要一早上課。」面對不少如此的投訴,校方便要解釋清楚,讓家長了解這個實際的情況。

此外,上課時有「舞台動作」(Stage Movement)的訓練,很多人不明白,為何做演員要學舞台動作。「這些肢體語言的訓練,對演戲大有幫助。」他要花時間逐一解釋。

為了讓學生體會不同作者的表達方法,學院會盡量排演不同風格的戲劇,為學生提供更多演出的機會,每年都在會安排一個大型的演出。

「黃秋生是第一屆的學生,演過《風流劍客》……」

King Sir特別難忘的是音樂劇演出,如《油脂》、《登龍有術》、《夢斷城西》、《紅男綠女》。由於演藝學院有音樂學院,為音樂劇提供現場伴奏,令演出更有號召力。

學院自1986年開始,曾多次安排學生出外,到多個國家作交流活動,藉着觀摩和演出,將中國文化帶到外國,亦可學習到西方的東西,「有時候,學生去到外國的演藝學院,會發覺人家的設備,反而及不上我們香港,會更加珍惜自己擁有的。」

鍾景輝在戲劇學院當院長,長達18年,直到2001年才退休。他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將所好所學付諸實踐,還可通過教育,將知識與經驗,跟後輩分享。「最開心的,莫過於看着學生成長,我們教的只是基本的東西,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的發展,走自己的路。」今天道來,他仍流露出發自內心的喜悅。

鍾景輝在香港演藝學院畢業禮與港督衛奕信握手合照。(余俊峰先生提供)
鍾景輝在香港演藝學院畢業禮與港督衛奕信握手合照。(余俊峰先生提供)

為了戲劇藝術,一往無前

離開戲劇學院後,King Sir退而不休,在人生路上,開展新的一頁,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繼續投入演戲……

2002年,無線向他招手,問他可有興趣拍電視劇,鍾景輝答應了,演出《Loving you II》、《甜酸爺爺》、《高朋滿座》等連串劇集。

多年來,King Sir一直都有參與戲劇演出,他曾任香港話劇團的藝術顧問,話劇團成立於1977年,在第二年,King Sir便跟他們合作,將彼德舒化的《馬》搬上舞台,既導且演,還兼及劇本的翻譯。他對《馬》情有獨鍾,因為「此劇的主題很前衛,劇本的結構嚴謹有力,戲劇性濃厚,對人物性格的刻劃尤為深刻……」。

King Sir也是香港戲劇協會的創辦人,自1984年創會以來,便一直被推選為會長,每年最少也會執導或演出一齣舞台劇。

時至今日,King Sir導演或演出的舞台劇,已超過一百齣,不過,大多以翻譯劇為主。「我沒寫過劇本,只翻譯過劇本,引入西方的劇本,可作為借鏡。」論及最喜歡的戲,他一口氣數出多齣──

早期有《玻璃動物園》、《推銷員之死》、《小城風光》、《莫札特之死》,近年則有《金池塘》、《承受清風》,還有《相約星期二》……

《相約星期二》自2007年開始公演後,King Sir已演出了120多場,他演活了劇中的慕理教授,獲得了第十七屆香港舞台劇最佳男主角獎。師徒二人,相聚於星期二,探討人生的問題、生命的意義……,成就了一段動人的故事。

在導演方面,他會挑選一些描寫人性的劇本,也喜歡娛樂性比較強的音樂劇,他認為音樂劇有歌、有舞、有演,比較受觀眾歡迎。例如《夢斷城西》,是他在1980年為香港話劇團導演的音樂劇,也是他引進香港的首個百老匯音樂劇,結果大受歡迎。

「《夢斷城西》歷久不衰,不斷被搬上舞台,首先要多謝莎士比亞。《夢》劇是現代版的莎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但改編得很好。」

在不同的戲劇崗位中,King Sir比較喜歡當演員,「當年我是因為想做演員才唸戲劇,主修的是表演。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經歷很多不同的人生,還有,無論是創造角色的過程,還是台上台下無形的交流,都是至高的享受。」

鍾景輝攝於1960年的美國。(余俊峰先生提供)
鍾景輝攝於1960年的美國。(余俊峰先生提供)

鍾景輝不諱言,他很喜歡莎士比亞,因為他的作品描寫人性,永不過時。

他演過李察三世,但他最想演的角色,卻是李爾王──「那不容易演,年輕時缺乏人生經驗,不明白他的內心感受,到他那種年紀,又欠缺體力去演出那種瘋狂的行徑……」

談及心儀的演員,在電影方面,他欣賞的有羅拔迪尼路、阿爾柏仙奴、梅麗史翠普……。年輕時,他最喜歡的是英格烈褒曼,「她不用說話,己渾身是戲。」

「我很欣賞羅蘭士奧利花,他演什麼角色都活靈活現,在《李察三世》中的演出更是一絕。」在百老匯舞台,他也看過慧雲李演出Duel of Angels,「她的台風真的很好!」對於舞台上的前輩,他更是讚不絕口。

回想當年,King Sir唸中學時,便已立定志向投身戲劇,「到美國唸戲劇,已有心理準備,回香港發展,不知道可以做什麼,我告訴自己『豉油撈飯都無所謂』,這是自己的底線。」

「喜歡一樣藝術,一定要懂得比人多,打穩自己的基礎,作好準備,否則機會來了,也難以掌握。在戲劇這個行業,發展並不容易,最重要緊握自己的興趣,然後堅持下去。」他道出了自己的體驗。

戲劇教育,推動劇場發展

對於現今劇場的發展,King Sir指出現時局面是「百花齊放」,不同的人,正在搬演不同風格的戲,亦有不同風格的演出。「當主流開始成為主流,一定有人不喜歡,嘗試走向另外的方向,當這方向成為主流,以前主流便會out……」所有藝術發展的過程都是如此。

近年,本地原創劇的製作日漸增多。「我入行之時,很少人寫劇本,主要是難以維生,到現時也不容易。今時今日,多了嘗試寫劇本的人,與表演、導演、舞台技術等方面比較,編劇的發展較慢。」編劇不易為,要有文學根底,演藝學院亦培養了不少編劇人才,例如莊梅岩「她是繼杜國威之後,一個相當出色的編劇,她寫的劇本甚好,如《聖荷西謀殺案》、《教授》……」

對劇壇將來的展望,鍾景輝認為,在戲劇藝術上,不應該被觀眾牽着鼻子走,而是應該走在他們的前面。

不過,鍾景輝認為「現時的香港,觀眾並不足夠,不足以支持戲劇的發展。」解決的方法,就是推行戲劇教育。

「美國在1994年已有這方面的討論,他們認為戲劇、音樂、舞蹈等藝術是人生中重要的因素,若沒有受過這些教育,便稱不上『完美的公民』,於是宣布於2000年開始,小學、中學和大學都要有演藝課程,這就是香港所缺乏的……」談及香港的戲劇教育,他不禁搖頭嘆息。

「戲劇教育有很多好處,戲劇不只教人演戲,更是教導我們學習與人相處之道。戲劇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要跟後台、導演和其他的演員合作和交流。透過演戲,可以改善與人溝通的技巧,令說話更流利,甚至在面試方面,也會有更佳表現。」

他認為在學校推動戲劇,一定要政府的支持,最理想是在大學設有戲劇選科,在中、小學加入戲劇課程,讓學生認識戲劇,享受看戲的樂趣,養成看戲的習慣,支持劇場的發展。

King Sir與演員萬梓良合照。(余俊峰先生提供)
King Sir與演員萬梓良合照。(余俊峰先生提供)

永不言休,生活更多姿

自去年11月動手術後,熱愛演戲的鍾景輝,在今年3月,仍在養病期間,已參與了「演讀體驗劇場」的演出,與學生萬梓良再度合作,以「讀劇」的形式演繹易卜生的經典名作《人民公敵》。

「坐着圍讀劇本,工作不辛苦!」King Sir笑言。

到11月,他還會與李銘森聯合執導《小井胡同》,為理工大學慶祝建校八十周年。「《小井胡同》是內地編劇李龍雲的作品,劇本描寫北京城南一條小胡同,自1949年至1980年的歷史變遷和居民的命運,就好像是老舍《茶館》的續篇。」 King Sir繼續說。

King Sir是2013/14年理工大學的駐校藝術家,曾於2014年4月在該校將《茶館》搬上舞台。這次再續未了之緣!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鍾景輝縱橫劇壇多年,演活了不同的角色。戲劇,豐富了他的人生,他的人生,亦豐富了香港的戲劇。

願King Sir在舞台上,繼續樂在其中,演出不輟!

King Sir生活照。(余俊峰先生提供)
King Sir生活照。(余俊峰先生提供)

本系列文章:

醉心戲劇栽桃李  樂在舞台不言休——專訪戲劇大師鍾景輝(二之一)

縱橫劇壇數十載  豐富香港戲劇史——專訪戲劇大師鍾景輝(二之二)

原刊於2017年7月《大頭菜文藝月刊》第23期,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鍾景輝簡介

香港資深舞台劇演員及導演、戲劇教育家、電視製作人、電視劇演員及電視節目主持。曾於香港浸會大學全職及兼職任教23年,於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麗的電視及亞洲電視參與節目製作、演出以至行政等工作達16年,並為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創院院長18年。舞台劇演出無數,曾八度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及四度獲最佳導演獎。

曾獲香港戲劇協會十年傑出成就獎,香港藝術家年獎舞台導演獎,香港藝術發展局戲劇成就獎,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香港特區政府銅紫荊星章,明報周刊頒發最突出電視男藝員獎,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萬千光輝演藝大獎,世界傑出華人獎,香港演藝人協會第一屆金棒獎之「2006年度電視最傑出表現藝人」獎,2009年傑出領袖(教育/文化組)獎,2010香港藝術發展局傑出藝術貢獻獎,美國哈姆斯頓大學(Armstrong University)榮譽哲學博士學位及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馮珍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