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Jan 22 2025 20:03:3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粵語解密:吠、乞兒

「吠」在粵語是常用詞,粵人都習慣說「狗吠」,絕不說「狗叫」。上古的中國人跟我們粵人一樣,說「狗吠」,不說「狗叫」。

吠(fɐi22)

也許很多香港人都不知道,原來「吠」在現代漢語共同語中是「書面語」。閔龍華《現代漢語用法詞典》「吠」條:「〈書〉動。狗叫;只與單音節詞相配︰狂吠|犬吠。」另外,李行健主編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吠」條:「動〈文〉狗叫。雞鳴狗吠|狂吠。」(黃氏案︰該字典的凡例說︰「有文言色彩的詞標〈文〉。」 )由此可見,普通話習慣說「狗叫」,不說「狗吠」;而「吠」就是「書面語」、「有文言色彩的詞」。然而「吠」在粵語卻是常用詞,粵人都習慣說「狗吠」,絕不說「狗叫」。

原來上古的中國人跟我們粵人一樣,說「狗吠」,不說「狗叫」。《詩‧召南‧野有死麕》︰「無使尨也吠。」《莊子‧徐無鬼》︰「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韓非子‧說林(下)》︰「楊朱之弟楊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陸賈《新語》卷下《至德》︰「犬不夜吠,雞不夜鳴。」

中古的中國人基本上也是說「狗吠」的,如晉、宋之間的陶潛,在其《歸園田居》中有兩句云︰「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大概到了唐代,情況才略有變化︰寫到狗的叫聲,就既可用「吠」又可用「叫」。唐 戴孚《廣異記‧隰州史》︰「胡在牀上臥,胡兒在錢堆上坐,未得取錢。且暫入庭中,狗且吠之,某以腳蹴,狗叫而去。」

乞兒(hɐt5 ji11-55)

粵人稱「乞丐」為「乞兒」。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乞兒」條︰「乞丐;叫化子  乞兒仔(小乞丐)。」不過當中的「兒」,讀音就由讀書音的陽平「ji11」(音同「宜」轉讀陰平「ji55」,與「衣」同音)。俗諺有「有早知,冇乞兒」之說,意思是「世事無法預知」。雖然在現代漢語共同語中並無「乞兒」一詞,但是原來粵人的「乞兒」是古語。

《列子‧說符篇》︰「齊有貧者,常乞於城市。城市患其亟也,眾莫之與。遂適田氏之廐,從馬醫作役而假食。郭中人戲之曰︰『從馬醫而食,不以辱乎?』乞兒曰︰『天下之辱莫過於乞,乞猶不辱,豈辱馬醫哉?』」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五《詭習》︰「大曆中,東都天津橋有乞兒無兩手,以右足夾筆,寫經乞錢。」另外,元無名氏《包待制陳州糶米雜劇》第一折[金盞兒]……你正是餓狼口裏奪脆骨,乞兒碗底覓殘羮!」明人小說裏也有此詞。如明 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卷︰「假如鄭元和在卑田院做了乞兒……」(黃氏案︰顧學頡注曰︰「或作悲田院。佛教稱貧窮為『悲田』。卑田院,相當於乞丐收容所。」)

(粵語詞彙研究所:好也) 

黃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