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文:〈粵語和繁體字更好?談談在外地如何學習中文的相關問題〉
上一次說到了在外地如果想孩子繼續學習中文,究竟應該怎樣考慮粵語和普通話,以及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問題,相信大家都對這些問題已有一定認識,這次談到的也是一些很實在的問題,就是沒有課本怎麼辦?我仍然可以教導子女學中文達到一定水平嗎?
認識不少朋友身處外國,子女開始掌握外語之時,卻對中國語文漸漸遺忘,執筆忘字時有發生,如到不懂讀音的字詞就更加多,長此下去,孩子因為不懂的愈來愈多,學習的興趣自然愈來愈少,最終就失卻了我國文化的精髓了。
選取合用文章教授子女
但是不同家庭的子女年齡各有大小,情況也不盡相同,究竟在沒有課本的情況下如何教導子女學習中文呢?讓我們先從最根本說起。古代的兒童讀的是啟蒙讀物,編輯者其實有幾個目標,例如讓幼小兒童熟習字詞及基本常識的《千字文》,有加入道德倫理的《三字經》,有掌握基本對偶聲韻知識的《聲律啟蒙》,以便孩子將來寫作韻文時能夠得心應手。這些讀物都容易記誦,具音樂性。孩子們學習這些基礎知識外,也要熟習尺牘,仿效他人文章書寫各類實用文體,也要讀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等。
相信我們都認為古代文人的語文修養都比我們高吧,但是他們並沒有教科書,為什麼卻學得比我們好?事實上,他們的閱讀量和背誦量十分多,因為十年寒窗苦讀為的是取得功名,故此在讀書時自然多下苦功。當然,我們沒有必要學古人那樣苦讀,現代我們閱讀追求的是在愉悅中學習,故此,只要閱讀多,能背誦有用文章,明白文章結構、內容意義及教訓,那就達到了教授閱讀理解的大致要求了。
簡單來說,就是自行選取合用文章教授子女,可以是名家名篇,網上故事、世界名著等都可以。家長可能會問,那我怎麼知道文章的程度是否適合孩子呢?這個也得簡單,只要多陪孩子看圖書,很快就會掌握他們的閱讀水平。
閱讀沒有界限
或許說到這裏仍然不大明白,在此說一件事。很多年前,學校中文科的用書會用高一級,即二年級用三年級的課本,當中自然有好些原因,在此不贅。適逢視學人員到來,自然向科主任查詢:究竟學生能否追得上,學得好呢?當時筆者回答說閱讀其實並沒有界限,如果能力佳,閱讀艱深一些的文章也沒問題。例如《白雪公主》我們大概會給幼兒看,朱自清的《背影》也許小六至初中也合適,如果曾與家人有深刻離別經驗的孩子,自然又比一般孩童明白更多。因此,我們只能概括孩子的閱讀程度,事實上可以人人不同。
所以,只要家長懂得選取合適的篇章,回想自己小時候學習的經歷教授孩子,在說明文章的時候除了朗讀及認識字詞,適當加入語文知識、修辭技巧等,相信小朋友也能夠達到一定水平。當然,這樣的工夫實在不少,但在海外的親子時間相信會多一些,一些以往較難做到親子閱讀或伴讀時間,此時此刻就要珍惜和培養了。
還要留意的就是不要把培養閱讀習慣和教授語文混為一談,當希望孩子享受閱讀時,就暫時把「語文課」放在一旁,不必趁機刻意教這個字怎麼寫,那個字是什麼意思,順着孩子閱讀習慣便可。
在這裏當然不是說圖書可以取代教科書,始終教科書是綜合了美文、語文知識、各級字詞、文章結構及內容分析,以及涵蓋聽說讀寫、情意等範疇,當中經過很多人花盡心思才能完成。筆者所提出的只是學習語文的一些基本原理及折衷方法。那麼家長可以取代老師嗎?如果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家長或許擔心未能達到學習效果。但我相信只要盡心盡力去做的話,家長很可能是孩子最佳的老師。
最後,除了圖書,現時香港公共圖書館也有電子書可供網上借閱,也是一個不錯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