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上海交流的體會

中華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包容的國家,文化融合是我們的傳統,5000年來海納百川,是一個文化大熔爐。

筆者有幸在聖誕節期間參觀了中國基督教全國兩會和聖三一堂,並見證了這些歷史建築的活化與保育。同時,我也聽到了現任中國基督教全國兩會主席徐曉鴻牧師的精彩分享,這讓筆者對中國的宗教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讓我反思了中西方的歷史關係。

基督教的傳入

基督教信仰在中國的傳入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大秦景教,並在明代有耶穌會教士來中國傳教。而聖三一堂建於1865年左右,是中國最早的現代教堂之一。這座教堂曾是英國國教會遠東上海地區英國聖公會英語堂、普世聖公宗前中華聖公會教省主教院轄下國際性主教座堂,現在則是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後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中國基督教全國兩會)總部附屬大聖堂。2019年10月,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中國歷史上,傳教士來華傳道是一個重要的部分。他們帶來了西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並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和融合。他們對中國的教育、醫療、宗教等領域作出了貢獻,並為中國民眾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和幫助。然而,外國傳教士的到來也帶來了一些影響,例如對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衝擊,甚至對朝廷內政的干預。當時一些傳教士可能過於強調西方文化的優越性,或對中國文化習慣缺乏了解而作出批判,也有引導國人改變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行為,導致了一些文化衝突和社會矛盾。

19世紀西方國家的宗教大復興促使許多傳教士到海外傳教。倫敦會、浸信會、長老會、衛理公會等等陸續來華建立差會。這些傳教士帶着家人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必須克服種種困難,如適應異國的環境、飲食、語言和風俗等等。他們的奉獻和毅力令人敬佩,這心志若非從天上而來,實在難以想像。例如,1807年,馬禮遜帶着妻子和子女來到中國,開始翻譯《聖經》的工作。如果沒有這些傳教士的到來,福音就無法傳播給像我們這樣的「外邦人」。

中華文化海納百川

中華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包容的國家,文化融合是我們的傳統,5000年來海納百川,是一個文化大熔爐。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到現在,我們有56個不同的民族,這些民族和諧共存。三星堆文明就是一個例子,佛教從西域傳入中國後也經歷了漢化。1950年的「三自愛國運動」反對宗教組織受到外國勢力的干涉,提出「自治、自養、自傳」的愛國愛教運動,讓中國教會內部事務獨立於國外宗教團體之外;經濟事務獨立於國外政府財政和國外宗教團體之外;由國內教會的傳道人傳教和負責解釋教義。中國人一直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並對外來文化持理解和包容的態度,避免對其進行歧視或攻擊,同時也要保持對國家本土文化的自信和傳承。

以上種種,讓筆者思考了近年來中西方的現狀關係,特別是在貿易和科技方面的競爭。中國有超過5000年的文明歷史,相對於歐洲文化更為深厚,相對於美國文化更不需要進行比較。在過去5000年裏,中國在經濟、科技和文化藝術等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同時,中國在大部分時間都歡迎與不同國家、文化和宗教進行對話和交流,並以積極的態度促進世界和平與和諧。

在過去的10年中,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同推進了許多重要項目,如中印雅萬高鐵、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和中老鐵路等,有助於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促進貿易暢通,推動資金融通,增進民心相通。這些都有助於推動鄰國的經濟發展,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合作共贏。

最後,筆者願世人能夠理解中國學者費孝通先生所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的理念。

鄭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