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Jan 22 2025 22:27:4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併購是巨星企業的搖籃還是墳墓?

追源遡古,美國的併購業或可從19世紀的約翰.摩根在銀行業、鋼鐵業和鐵路業的合縱連橫始,一浪接一浪,到2020年代,起碼有6、7次的潮漲潮退。

今年的「新」寫作方向,是回歸「老」本行,即企業併購和私募股權。併購交易和私募投資往往會締造明星級企業,但同時亦會拖跨星級巨企,所以,這兩個範疇也與本欄的初心殊途同歸,畢竟,在今日時代更迭快如細菌變種的年代,要育成巨星企業,少不了要趁勢圍爐聚合,但這玩意卻又有如高空鋼綫,控制不了就萬劫不復。

資本市場是企業併購活動的兩個主要戰場之一(産品線是另一個主戰場),一方面,股市和債市是寒暑表,由簡單不過的股價、債息和市值就説明一切;但另一方面,資本市場也是併購的資金、收購對象、盟友甚至敵人的主要來源,所以,全球的併購行業,自然也是以資本市場最發達、水最深、花樣最多的美國為馬首是瞻。

鮮有從歷史中學習

美國併購業發達,有很多數據庫和報告。有一點卻是較少被提及的:作為金融業的重點分支之一,併購獲得廣泛關注,不管是業內專家還是業外的研究人員都有不少論文報告,但一本被尊為行業聖典之一的著作卻寫道(大意):「併購研究儘管是較為熱門的話題,但其實大家都沒有太在意……沒有被重視,大部分人關注潮流、下一波和創新,鮮有從歷史汲取教訓,當中以美國的情況為嚴重,凡不是新的就得不到尊重……」這已更新到第七版的寶典,語重心長。

追源遡古,美國的併購業或可從19世紀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在銀行業、鋼鐵業和鐵路業的合縱連橫始,一浪接一浪,到2020年代,起碼有6、7次的潮漲潮退。

説太遠大家也許會發困,不如以請觀眾吃眼睛冰淇淋的《風月俏佳人》,其所處的1980年代的第四波説起。《風月》的主角當然是由剛剛出道的茱麗亞羅拔斯所飾演的風塵女子;較少受注意的,是男主角李察基爾的身份,原來他是個併購大亨,是當代借「垃圾債券」而竄起的企業狙擊手,這幫人專門睺住綜合性企業,視為點心,借錢收購,並將之折骨,只要能把債還掉,剩下來的便是無本的利潤。

長和系在2015年重組,竟然出現在大中華的併購交易榜單上。(Shutterstock)
長和系在2015年重組,竟然出現在大中華的併購交易榜單上。(Shutterstock)

香港特色

順便一提,今日大部分的併購數據庫,除了美國的數據外,都會有歐洲、亞洲等地區的資料,但到了大中華的交易榜單上,就有許多問題。一些在其他地方是基本的數據,但在香港的特殊情況下,卻原來不是手到拿來。以手上這張歷來亞洲十大為例,榜單首位是2014年中信集團收購中信泰富,這還勉強説得過去,可是第二位卻是長江集團2015年的私有化重組,而第四、五、七和八位,都是國企電訊巨擘以香港的上市窗口公司,融資收購其母公司在國內的業務,這些是以併購為外衣,實際上是配股集資,是正常不過的企業融資活動。

基於香港的獨特情況,本地資本市場上許多的工具和做法,自有特色,單單是上述簡單不過的「窗口」公司,也會令外人無所適從。所以,在併購這個水深火熱的行業中,大家還得認清本質和外衣,別把窗口當宅門。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艾雲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