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迷思
我每次主持有關學習、成長講座、分享會等,家長最喜愛發問的其中一道問題莫過於如何提高子女閱讀興趣。「閱讀」彷彿已成為當今社會之 “buzzword”,不提閱讀,似追不上潮流;不談閱讀,更無以言;孩子不懂閱讀、不喜閱讀,好像會被判死刑!閱讀變得如斯重要,孔夫子在世,可能也摸不着頭腦!
在家長眼中,閱讀是一門工具,是通往成功之門的鑰匙;孩子懂閱讀、喜愛閱讀,經常有閱讀習慣,考試定必名列前予,「八大」入場卷幾乎已垂手可得!是耶?非耶?此文暫不討論,限於篇幅,本文先記述一個故事,家長、讀者可思考與閱讀培養的關係,下一文再系統的闡釋「點、線、面閱讀法」。
Lego 漂洋過海 Fans 千里尋寶
先講故事。這故事與 Lego 積木有關。Lego 積木世界知名,社會老中青三代,多曾有接觸;Lego 更是不少小孩子的至愛玩具。所以,這故事一開始背景已有廣泛性及趣味性,說故事者尤需注意。
時為1997年,一艘貨櫃商船在英國與歐洲大陸間之英倫海峽沉沒。62個貨櫃箱全數「葬身海底」。雖說是海難,由於沒牽涉人命,傳媒開始報道不多。但其後發覺其中一個貨櫃竟是滿載 Lego 積木配件,總數達480萬件!對 Lego 迷來說,這不啻是天賜的寶藏。觸覺敏銳的傳媒知道可以造新聞了。無巧不成話,這批落難的 Lego 竟然不少是與海洋或史前生物有關,如八爪魚、恐龍等,更添故事的懸疑性。墜海的 Lego 是否長眠海底?一場追尋 Lego 下落的遊戲從此展開……
沉沒的 Lego,由於水流關係,最先在英國西南方海灘登陸。報載 Cornwall 一帶海灘成了一家大小的假日尋寶活動。今天檢到了黑色八爪魚,在鄰屋面前耀舞揚威一番;明天自有動力四出搜尋綠色的恐龍……Lego 積木原料是塑膠,可以浮在水面,隨着水流到處漂流。17年後,2014年同一批次的 Lego 積木已跨越大西洋,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邊出現!最新的發現是該批 Lego 積木在跨過大西洋後,再越過大平洋到達澳洲!這種穿洋過海的航程堪比哲倫、哥倫布、鄭和等航海家。
淺水灣可以撿到 Lego 嗎?
這個故事來自英國廣播公司(BBC)一篇特寫,相信不只小朋友,以致成年人也覺興趣盎然。假若與小朋友分享這故事,正常的小朋友一定會有很多問題。問題是培養閱讀的起步點。千萬別嫌孩子的問題太多,也不需抱怨孩子的問題太膚淺,不着邊際;在小孩子的角度,問題就是問題,是沒有好壞之分。有問題,自然有答案,怎樣為孩子提供答案才重要。
以上文為例,香港的孩子如果從沒涉足歐洲,第一個問題可能會問英國在哪裏?英倫海峽在哪裏?這時,父母就要作出適當的切入。按我的經驗,不少的父母,或者公道點是人類吧,都愛賣弄聰明,總覺得自己天資聰穎,能力過人。但父母教導小孩,很多時首要的是要學「扮蠢」。英國、英倫海峽的位置,不少香港父母應該認識,但可裝作不懂啊!「我也不知在哪裏,不如我們打開地圖找找……」。家裏沒地圖?往書局賣一本兒童版的”My First Map”就可開展閱讀之旅。
當提及 Lego 漂洋過海到達世界不同角落時,可問問孩子:「你猜想淺水灣能否檢到這些 Lego?」乍看問題似是天方夜談,唯卻是一個上佳的方法,製造一個延伸閱讀的機會。若希望把閱讀作為一門終身興趣,以致習慣,絕不能亦不可一蹴而就。興趣要一點一點的積累,有足夠的點才能連接成一條線;不同的線才可砌成一個平面。閱讀跟我們的思想一樣,起點從來都是模糊的,終點亦不知在哪兒。不同的面可換化成不同的三維度空間,這就是閱讀。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