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建議政府設立供幼稚園使用的資源中心,提供學習活動,中心內有專人帶領學童參與探究活動,使用視聽設備,並提供家長教育,中心平日供幼園共用,假日開放予公眾。
眾所周知,本港幼稚園數目眾多,素質參差。其中活動用地不足,是普遍現象,把學生集中在大型校舍、提供充足設施,供上課與活動之用,短期而言,並不可行,而本港土地資源缺乏,覓地建校一事亦甚難解決,上述建立地區資源中心的建議,應盡速研究並執行。
中小學與地區共用資源
就我的記憶,中小學與地區共用資源的建議,以前亦有提及,由於中小學在日常教學及活動,需要設施完善的圖書館及體育場所,若能把中小學的圖書館與體育場館,在課後開放予公眾,共用資源,可達互利目的。屆時圖書館及體育館可擴大一些,而閒置的時間也可縮短,可是研究一番之後,無疾而終。
另外常常見報的是,一些會所續牌時常提及的對外開放的規定,亦往往在續牌後雷大雨小,令人慨嘆。
其實一個社區、一些教育體系,在設計及建立時,多考慮持續發展,及資源共用,十分重要。
記憶中也曾有些校舍在設計時考慮過,若小學收生不足,可改為中學使用。我個人覺得政府應重新考慮以下各種可能性:
一、新建小學校舍設計以可以適合小學暨幼稚園共用為原則:
小學學位這三年都會供不應求,但三年後的趨勢是小學學童會減少的,為搬遷過舊校舍而建築的新校舍,面積及課室數目都會更大更多,不久將來若有縮班趨勢,便會浪費建校資源,可考慮校舍設計為小學與幼稚園共用,好處如下:
例如一間24個課室的小學,可以改變成一間18班小學,另加12班的幼稚園(半日制),即時可以增加了一所幼稚園校舍,而其設備及設計也較先進。在校內,小學教師及幼師共用一些設施,增加交流,而小學生也可協助帶領幼稚園學生,協同效應大大提高。
二、空置的小學校舍盡量改建為幼稚園地區中心,並附設一所幼稚園:
據悉仍有不少被結束的小學,其校舍仍是空置(最近有三所該等空置校舍改為九年壽命的小學),政府應優先考慮把該等校舍改建為上述免費幼教會建議的幼稚園資源中心,為充分利用設施,可考慮把校舍的一部分改建為一所幼稚園,中心與幼稚園合為一體,資源運用的協同效應亦會大增。
三、辦理職訓的專業進修學院及職業訓練局應大力為中學提供應用學習訓練:
中學近年大力發展應用學習課程,社區內的職業訓練局及專業進修學院,甚至大專的持續進修學院,副學士課程的提供者,應大力聯同協助各中學推行應用學習課程,把中學與大專界連繫起來,在社區裏發展共融文化。
四、新建中學校舍時亦考慮此等校舍可轉型為中小學共用的可能性:
為避免不同學習階段的適齡人數轉變時,校舍不足或過剩的情況同時出現,教育局應考慮彈性處理有關問題,除建築時充分考慮外,亦應在行政措施上予以配合,如同一校舍可辦12班中學,12班小學或18班中學,6班小學,餘此類推,減低空置,增加轉型的彈性,及校舍使用的效能。
五、重新考慮中小學與社區共用資源的可能性:
有些體育設施對中小學而言,譬如游泳池、大型足球場、溜冰場等,是有需要但無法負擔,政府考慮分區建設時與中小學的需求掛鉤,盡量普及使用。
六、長者學苑的推廣:
本港長者日漸增加,有些長者可以在退休後進入大學就讀,但不普遍。目前存在的長者學苑,數目少,規模細,適當擴充,而一般社區裏應有的教育,如婚前輔導,親職教育,也十分缺乏,倚靠志願團體及學校系統內的家長教育,情況也不理想。政㾈應設獨立部門,投入資源處理這些市民的需要。
令市民在安居樂業之餘,更可提升精神文明及生活的素質,以上種種,大家會否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