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是美國企業界和政府管理部門追捧的一本書籍。香港也有不少企業以此作為管理人員培訓課程的藍本。如何應用這七個習慣以提升同學學習生活的效能,使同學走上成功之路?七習慣的首三個習慣是在培養學生的個人成功,筆者常與學生說笑能養成首三個習慣的同學,大多是老師與家長心目中的好學生。首三個習慣分別為習慣性一︰主動積極;習慣二︰以終為始;習慣三︰要事第一。
主動積極
習慣一蘊含一個主要概念就是情緒的管理,當中以搖動汽水瓶作比喻,搖動後的汽水瓶是一個刺激,當我們即時開啟汽水瓶回應刺激,汽水必會四濺。但若我們選擇先停一停,讓我們的自我認知、想像力、良知和個人意志協助我們作出選擇,才作出回應,情況便會完全不一樣,主動積極的人有選擇的自由,不由情緒主導選擇,並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舉一例子︰同學測驗前夕遇上朋友邀約去玩,其實可先停一停,想一想有什麼影響,思考學習與玩樂之間的重要性,才作出回應及選擇。
此外,習慣一中也提及到關切圈及影響圈的概念,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在我們的關切圈內,卻不在我們的影響圈內,我們能控制的是影響圈內的事情,主動積極的人會把重點放在影響圈內,在影響圈內做事;被動消極的人只會在關注圈抱怨。實踐習慣一時不但自身要主動積極,同時更要運用主動積極的態度去影響別人,把影響圈會擴大。
以終為始
習慣二的概念是為自己定立人生的目標,為自己不同的角色建立目標及藍圖。同學可透過寫下自己的「人生使命宣言」來訂立人生藍圖。首先要確立「什麼是自己生活的重心」,我們會因為自己的重心而作出不同的行動。例如︰測驗前夕遇上朋友邀約去玩,以家庭為重心的,可能考慮父母的期望而拒絶;以學業為重心的,也可能會拒;但以朋友為重心的,則會接受;每個人的生活重心都有不同。但正確的生活重心,必須以「原則」為基礎。所謂原則,就是一些永恆不變的價值觀,例如公正、誠實等等。在緊守原則的基礎,才能保持客觀態度,從整體的角度考量,做出主動、不會後悔的正確抉擇,實踐第一個習慣。確立了人生重心後,就要按重心找出自己前進的方向和人生使命。筆者會將自己的「人生使命宣言」放在案頭,時刻提醒自己人生的目標及方向。
要事第一
習慣三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好習慣,當中的時間管理矩陣概念最為重要。時間管理矩陣將事情分為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緊急且重要(必要的事),例︰明天繳交的功課;
第二象限:不緊急且重要(有效能的事),例︰溫習下周的測驗;
第三象限:緊急但不重要(分心的事),例︰追劇集的大結局;
第四象限:不緊急且不重要(浪費時間的事),例︰打機。
要提升學習效能,同學首先應減少花在第四象限的時間,並多花時間先完成第二象限的事情上,當我們多花時間在第二象限的事情上,第一象限的事情就會自然減少,減低花在處理危機和應付他人要求的時間,不讓自己每天忙忙碌碌。時間更充裕下,工作及學習的計劃性增強,壓力隨之減少,效能就自然提升。同學嘗試每周做計劃,不忘自己的個人使命,要達至生活與學習平衡,那就能朝成功邁向一大步。
只要同學們能好好實踐習慣一至習慣三,便能以正面且積極主動的態度,為自己定立人生目標及使命,透過好好管理及規劃自己的生活,達成自己的個人使命,邁向成功的個人成長。
七習慣與成功的學習生活之一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