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答可答,非常答──香港傳奇的未來

社會要得以長遠發展,有一群有智慧識見的人,能以公義的角度表達意見、紀錄事件,以及人人都知道有着這股力量的存在,是十分重要的。

承接上文:〈伏羲心中的理想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老子《道德經》

在上回,筆者提到伏羲心中的理想國這問題。這問題不易解答,有說有關伏羲的東西都是傳說,因此這問題是沒有解答的基礎。不過從理解中華文化的角度看,這些傳說是否全屬實,未必真是那麼重要。蓋無論傳說是否事實,真相依然是,很多傳說中是由伏羲創造出來的東西和概念,是在過去數千年深深地影響着中華民族的生活和思維。要說伏羲在中華文化和民族史上是有着重要地位,可能只是這點已經足夠。

無論問題多麼難 我們也得想一想

馬克吐温 (Mark Twains) 曾經說過類似的說話:「無論命運叫價多高,我們都總得要買一點。」也許,無論伏羲心中的理想國這問題是多麼難以解答也好,我們也總得想一想,試圖答一答,而有關答案相信可對香港可怎樣發展其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城市、以及文化之都事業帶來啟示。

《道德經》開首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也許,這問題的答案就是:「答可答,非常答。」筆者認為,我們是可以沿用4個非尋常的角度去嘗試解答這問題。

第一個角度,就是先檢視有什麼是伏羲是絕對可以做,但卻是沒有做的。值得留意的是,在古今中外,是出現過很多偉人,這些偉人都有他們偉大的一面,但筆者總是覺得,伏羲在不少方面都是顯得不太一樣。首先,儘管伏羲的智慧絕對是高人很多等,但他卻沒有高高在上,也沒有要求別人要膜拜他,把他奉若神明。相反,他似乎對自己的「工作」樂此不疲,永不言倦;他從沒要求別人當他是偉人,這可能正是伏羲偉大之處。老子在《道德經》63章中已寫過「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所描述的,可能就是伏羲的境界吧?

第二個角度,就是將所有有關伏羲的傳說放在一起,從而對這個人有更高層次的了解。值得留意的是,不少有關伏羲的事蹟和傳說,是能得到中國歷代不少史家的考證和認同。在《報任安書》(一封司馬遷寫給在獄中友人任安的信) ,司馬遷是表述了自己寫《史記》的心志:「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他跟着又寫到「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可見這曾被魯迅稱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寫成的背後,有着龐大的憤慨、沉痛、辛酸、遺憾和寄望。

以筆者之見,《史記》對中華民族是有着難以衡量的貢獻,而其中最重要之一,是為中國的歷史學者樹立了一個模範和榜樣,無比認真地處理史料、史實和史見,令到中國歷代不少史家,都有着幾分司馬遷的情操與承擔,仿似要把自己一生的清譽,自己對國家民族的承擔和寄望都押在著作中,好讓後世終有一天能給予一公允的評價,也好讓後世可得以有歷史真相引以為鑑。

歷史著作的道德責任感

以筆者之見,相對於世界上很多其他文明,中華文明的特色之一,是對歷史的特別重視,而歷代不少史家是有着高度的道德責任感。筆者懷疑這可能是背後支持中華文化能夠延綿數千年而未斷、鮮為人察覺的重要原因,其性質是有點像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是一在背後默默暗中守護着一個國家、一個文化的無形力量。

記得在大學時,曾經花過不少時間,在圖書館內細閱美國自建國以來,當社會面對巨大矛盾時,其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好幾個經典個案中所作的判詞。筆者記得當時是感到十分佩服,尤其欣賞的是這些長者對人性有着高度的洞察力,對社會的長遠整體福祉有着很大的關懷,能對事情盡力作出公允、平衡以及人情法理兼顧的裁決,以藉此推動美國整體社會能向前跨出一步。

是的,在社會長遠發展的問題上,有着一群有智慧識見的人,能以公義的角度表達意見、紀錄事件,以及人人都知道有着這股力量的存在,是十分重要的。這可能亦是史家在中華民族的發展中一不大為人察覺的角色。重要的是,中國歷代不少史家都是不怕史料匱乏帶來的艱辛,都要把伏羲的事蹟寫入書中,以補《史記》的不足,這令我們可以有線索一窺伏羲心中的理想國,以及這可為香港可怎樣發展其國際金融中心事業帶來的啟示。下回會續談這問題。

「香港傳奇的未來」系列 21

聯繫作者:[email protected]

古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