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Jan 20 2025 07:42:1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走過黃金11年 陳家亮卸任中大醫學院院長 投身創科夢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1月底卸任,18日話別傳媒,頻說請大家介紹份好工。說笑矣,當年「包拗頸」的屋村仔,寧選未出頭的中大醫學院、未出名的沈祖堯教授,又豈會走尋常路?卸任後輕裝上路,依然全心濟世醫人。

不經不覺,原來陳家亮已經在中大醫學院度過黃金11年了,快將卸下院長這個頭銜,特地穿上一身鮮亮的橘色西裝配牛仔褲,充滿Holiday mood(假日情緒),他笑說是寓意今後輕裝上路,社交飯局和典禮、儀式馬上減少一大橛,可以多出許多時間,在這18個月內修復自己,「過去11年,我每天喝3杯咖啡,工作18小時,以後必定要注意健康。」

任期結束後,陳家亮會有一年半時間充電,他說這不是休閒假期,反倒像復康工程,將已經生鏽的臨床及手術技巧重新打磨,讓醫生的神經重新長回來。他說若有任何機構及公職用得着他,無任歡迎,畢竟在中大醫學院執掌帥印逾十載,對香港,對醫學界,對未來醫療科技發展都是一份寶貴的無形資產,他毫不吝嗇與人分享。對於過去的研究合作夥伴,他也準備親赴海外,挽起衣袖大家一起做臨床及研究,「醫學研究始終不是線上開會用口說說就可以的,必須面對面,一起實幹。」

行將卸任中大醫學院院長的陳家亮話別傳媒,場面很大陣仗。
行將卸任中大醫學院院長的陳家亮話別傳媒,場面很大陣仗。

卸任後做什麼?未來十年大計有許多

卸任在即,陳家亮說有三件事情必做:

一,照顧健康。早兩星期他已照了腸鏡、胃鏡,確保有健康體魄,因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二,好好休息,多多運動。畢竟他以前接受《灼見名家》時曾經說過,做醫生的確有個遺憾,「如果可以時光倒流,我想更多陪伴兩個女兒成長。」

三,未來十年大計。陳家亮希望放下行政工作後,能多花時間在自己的興趣上,例如浸淫三、四十年的中國文化收藏,多讀歷史,增值管理智慧,追逐創科濟世的遠大夢想,「我一直希望幫助打造香港成為創科及醫療樞紐,很多年前,傳統科研只是埋頭搞科研,現在搞科研,是要配套將知識轉移,落地應用,這才是年輕醫生應該看到的明日發展路向。」

陳家亮不只想閒下來,重拾歷史書,在五千年光影循環中,細味和沉澱出多年職場拚搏浮沉的經驗,與人交手的智慧,好彌補昔日因為老師教得沉悶而令他錯過的歷史課。恢復全職內科教授身份後,他也想重新觀照自己當初投身醫學界的理想:不是醫病,而是醫人。

陳家亮教授說,當院長不單要懂醫學,還要識洞察時勢,練達世情,懂用人,懂跨界別溝通,懂得平衡各界利益,有前瞻性思維,絲毫不簡單。
陳家亮教授說,當院長不單要懂醫學,還要識洞察時勢,練達世情,懂用人,懂跨界別溝通,懂得平衡各界利益,有前瞻性思維,絲毫不簡單。

人在江湖,塵緣未了,中大風波追問停不了

不過,畢竟當了11年中大醫學院院長,是史上任期最長的院長,也是第一位中大畢業生院長,與醫學院的關係千絲萬縷,席上傳媒行家頻頻追問的,仍然離不開學額增至400,配套是否足夠?在中大風波中,醫學院能否獨善其身?與2025年1月卸任的段崇智校長交情如何?對繼任院長趙偉仁教授有何看法?

修練了逾十載,陳家亮的回答真誠有禮,不亢不卑,他說早於6、7年前,中大醫學院已開始着手提升醫療教育的硬件和軟件,包括興建教科研中心,裝備好自己去擴大收生人數,未來3年提升醫科學額至400個,也不成問題。早於10年前,陳院長履新之後,於2013/14學年推出被譽為「神科」的中大「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GPS)」課程,每年吸納多名公開試狀元及頂尖學生,人才庫充實。萬事俱備,又逢《施政報告》提出要打造香港成為醫療創新樞紐的春風,努力不懈,未來可期。

不過,陳家亮不忘強調:「錄取醫科生不一定求尖子,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救人的心,不會將自己的利益凌駕於病人之上。」

說到中大風波和段校長,陳家亮說:「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家機構是沒有經過人事變動的。醫學院是中大的一部分,中大又是香港的一部分,有誰能夠獨善其身?」陳說他與段校長關係甚好,想當年醫學院突然多收了30個學生,他向副校長求救不果,找到段校長時,段毅然決定保質又保量,在生源無預警增加的情況下,積極爭取額外資源,維持一貫教育質量,而決不是將學生推向別處。這次江湖救急,讓陳家亮沒齒難忘。

談到候任院長趙偉仁教授,陳笑說彼此相識相交數十年了,兩位都是外科成績驕人的高材生,趙偉仁師承消化外科聖手鍾尚志,陳家亮則追隨年輕有為的消化內科教授沈祖堯,當時兩組人合作無間,對彼此很熟悉與信任,所以傳媒茶聚上,陳家亮說知道繼任人名字後,如釋重負,「我是中大人,生於斯,長於斯,中大醫學院就是我的家,試問我又怎放心將自己的家交到一個陌生人手上呢?」

行醫多年,陳家亮由醫生到教授,再到醫學院院長,以病患福祉先行的觀念始終如一。(2013年《中大通訊》圖片)
行醫多年,陳家亮由醫生到教授,再到醫學院院長,以病患福祉先行的觀念始終如一。(2013年《中大通訊》圖片)

妙手仁心,談到新冠長者捱凍候診眼濕濕

行醫多年,陳家亮有許多痛心的畫面,重提當日目睹新冠疫情下,高齡病患在院外捱凍候診時,見慣大風浪的院長也禁不住眼眶濕潤:「我認為是我們做得不好,做得不夠,做醫生永遠不應當讓病人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談到急症室增加收費,陳家亮倒是想起一件趣事:「很多年前,見過有中學生一早來看暗瘡,在他看來是善用時間,在我看來無異於濫用急症室,難道這些情況不應禁止嗎?今日大眾趨向北上求醫,因為更快,但要付費。」

香港公共資源緊絀,陳家亮認為是因為「數十年來,香港人代代相傳一個觀念,就是接受免費公共醫療天經地義,但申請綜援可免則免。」院長對此甚是不解,因為世界其他地方都是用者自付,天經地義,他希望透過持續公共教育,讓新生代改變這個錯誤觀念。否則公院不斷優化公共醫療服務,不斷提高效率,只會吸引更多人進來排隊,惡性循環永遠不能解決。

孜孜不倦,未來可期

對於做醫生,陳家亮依然保持初心,就是病人利益先行。這跟中大醫學院「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不謀而合。教育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創科是日新月異,光速發展,但兩者並無矛盾,因為最終目標都是懸壺濟世,救死扶傷,院長最拿手的腸道微生物研究,寄望能在兩、三年間實現透過檢驗大便,提早在一、兩歲時測定自閉症風險,好讓父母能把握五、六歲前的黃金期,提早診治。

陳家亮開玩笑說:「我要保持好體魄,因為創科空間發展無限,我們在河套有地,科學園有配套,創科局有政策,大把研究等住做,要繼續每天3杯咖啡,但做足24小時才行呢。」看來醫生真的是有鐵打的身體,堅韌的心理素質,做了11年院長,天天有難題要解決,之後全情搞創科,也是身心不停思考與勞動。

非常期待陳家亮在醫療科技再創高峰。孜孜不倦,未來可期。

陳家亮卸任院長前話別傳媒,相識多年的記者老友都來捧場。
陳家亮卸任院長前話別傳媒,相識多年的記者老友都來捧場。

2013年5月,年輕院長陳家亮接受《中大通訊》訪問時攝。(中大圖片)
2013年5月,年輕院長陳家亮接受《中大通訊》訪問時攝。(中大圖片)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