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簡化複雜的生活需求

人生沒有什麼好計較,重要的是如何能心無雜念,不受污染,生活過得輕安自在。

生活到底有多少需求?一味地享受,追逐名牌、時髦的生活用品,都是永無止境。有位退休的老先生,年逾70仍然身體健康,而且很健談,有自己的生活哲學。

他住在一間小小的舊屋裏,問他:「為何不租好一點的屋子住?」

他説:「不需要,能住就很好了。」

屋裏有張睡了15年的床,白天可當椅子坐,晚上在尾端放塊板子加長,就可以躺下睡覺;屋裏的用具也很簡單,電風扇雖然還能轉動,但是沒有外殼;電視機很老舊,他也捨不得換新;穿的鞋子已經磨損很多,他卻説可以穿就好;帽子是撿來的,帽簷破了,就把它剪掉,再補上一個帽簷,他説戴起來很舒服。

儘管退休俸已足夠他一個人生活,但是他卻選擇刻苦耐勞,非常惜福。有的人捨不得他那麼勤儉,會勸他:「伯伯,您怎麼這麼節省,都捨不得自己用?」

他説:「我自己花錢,花得一點意思都沒有,可是放着不用就是死錢,再多也沒用;捐給慈濟就是活的錢,用途更廣大。」

他還常説:「吃得飽、穿得暖、不生病,快快樂樂過日子,神氣得不得了。」聽起來多麼豁達,的確是很懂得生活哲學的老人家。

他簽下大體捐贈同意卡,認為人死了身體也是一種垃圾,捐出去給需要的人,或是供醫學用,算是身後還能利用。

老人家勤儉生活、愛物惜福,無私奉獻的觀念,確實很令人感動;慈濟人也常前往陪伴聊天,他很滿足,甚至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反觀時下許多人生活浪費,聽説有很多人還因為覺得錢不夠用而患憂鬱症。其實多少錢才夠用?人生的價值觀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生活,何不轉個念頭,簡化需求,也減少煩惱。

心無雜念,不受污染

人生沒有什麼好計較,重要的是如何能心無雜念,不受污染,生活過得輕安自在。我們曾經幫助過一家人,他們住在山上,一家有八口,夫妻倆帶着兩個女兒、三個兒子,加上太太的弟弟,都有程度不同的智能障礙,唯有最小的兒子正常,他很聰明。

這個小兒子沒有上過幼稚園、托兒所等學前教育,所以一、二年級時學業比較跟不上別人,到了三年級,就衝到第一名;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而且他很樂意幫助別人,有同學功課趕不上,他會當小老師幫助同學,回家時也幫哥哥、姊姊補習功課,還教媽媽整理家事,自己也跟着一起做。

這個孩子很有出息,難得的是他沒有自卑感;他認為:我生在這個家庭,即使父母智識沒有那麼高,畢竟我還是他們的兒子。心念如此簡單、善良,人性的美德就在單純中呈現出來。

他很容易滿足,不會羨慕別人,生活上沒有多餘的慾念,安於自己的本分,而且樂於助人又勤快,做什麼事都是跑在前頭。所以當我們去探訪他的時候,無論是老師、同學都爭相誇讚:這個孩子、同學多麼好。他自愛愛人,得到大家的疼愛,可說是比富裕人家的孩子更有福。

大家都知道知足常樂,但是有多少人懂得知足?人常常是「有一缺九」──有了一百元,就想着還缺900元,不斷地求到了1000元,又想着還缺9000元湊成1萬元;即使有了一億元,還是覺得缺少9億元,想盡辦法要變成10億元,那麼10億元夠不夠?不夠,甚至100億也還是不滿足。這就是有了小一缺小九,有了大一缺大九。

「有一缺九」的人生多苦,永遠不足反而貧窮;若能轉換心境,滿足於擁有,進而能「有十捨一」,有1000元就捨100元幫助別人,自己感恩知足,又得到付出無所求的那分輕安自在,這樣的人生最快樂。

人應該過得簡單一點,不要複雜化,簡單的人生最美;精於計較的很複雜,也會醜化人生。

原刊於《清貧致福》,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釋證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