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Jan 22 2025 06:04:4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海外留學的不歸路

離鄉背井固然有無奈的一面,但也是亂世中的一條出路,關鍵在於一旦踏上此路,便不要隨便回頭;因為回頭的代價,往往比離開的一刻來得更大。

最近,遇到不少讀者和親友詢問有關孩子在海外讀國際學校的利與弊,我的回答通常都會先反問:孩子日後還會回自己的家鄉發展嗎?

海外求學的代價

個人觀點是,中學階段是人一生裏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階段,孩子們的性格與關係網通常都會在這段時期有了雛型;要是這段時間不在日後工作跟生活的圈子裏成長,對孩子的前途會有一定的影響。

在海外讀國際學校,東南亞一直是個熱門選項,當中尤其以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為首選,近年來,越南和印尼也逐漸冒起。在這些地方讀書,下一步通常都是到外國唸大學,然後要不就在大學所在地就業生活,要不就回流中學所在地,最後一個選擇就是回到原生地,不過最後選項的代價往往也是比較大的。

以我家孩子為例,我們2019年離開香港前往越南之際,就已經基本放棄了日後回港定居的念頭。我本人70年代在香港出生、讀書和成長,生於斯長於斯,對香港的感情自然非常深厚;不輕易絕對不會選擇帶家人離開。

香港在最近15年急速跟內地接軌,許多機構的工作文化裏,已經極不自然地滲入了大量的內地元素。在孩子以往就讀的學校裏,校監原來都是來自西班牙、歐洲或香港的神父,但離開時已經由一位內地神父走馬上任。

離鄉背井的抉擇

我個人對內地的辦公室文化一知半解,完全沒資格深入討論;只是想說:香港多年來已建立起一套與世界接軌的價值觀和文化。要跟內地接軌沒問題,但如果在融合的過程裏,雙方沒有依靠一套客觀合理的機制施以監督、質控的話,很容易就會扭曲了原來的優勢,處於一個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用粵語形容,就是「兩頭不到岸」。

我父母多年前從內地來港,每年暑假我都曾隨父母回鄉探親,童年的回憶充滿了祖國的美麗山河,連我自己成長後都無法理解的文化,我自然也不敢奢望我家的孩子能夠適應。當年避開香港國際學校的中文教育,到後來選擇越南,其中都有着自己的一番考量。目的就是不讓孩子在心智成熟之前接觸某種文化。

我個人最不習慣的,就是原來可以很簡單直接解決的事情,在某些文化裏,可能就變成了口是心非,甚或先以恐懼控制擊潰你,然後讓你絕望地服從指揮。國際學校老師工資雖高,可是有些東西卻是無法用金錢彌補的。

況且,一個人的富裕並不一定是從工資高低來決定的,更多的是來自個人的心境。心富之人即使窮到身無分文,也能用心打造出一片天地;心窮之人哪怕家財萬貫,也會有花盡的一天。

離鄉背井固然有無奈的一面,但這也是亂世中的一條出路,關鍵在乎一旦踏上此路,便不要隨便回頭;因為回頭的代價,往往比離開的一刻來得更大。

張海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