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師的工作是以物理手法處理各式各樣的痛症個案,除非是受傷引起腫脹變形或出血等易於辨認的表徵,很多痛症的共通點都是難以從外表去判斷病源。傳統的檢查方法是以觸摸、按壓、評估關節活動等,觀察及比較病人跟正常情況的差異之處,這個很大程度上依賴治療師對生理結構的熟知程度和經驗。有些情況的確較難準確地評估問題的根源,這時候超聲波檢查就好像給治療師一副透視眼鏡,使到觀察肌腱收張、血液循環和關節的活動變得輕而易舉。
簡易又快捷的超聲波
我們很早便開始利用其高效聲波輸出,於體內轉化為熱能加強血液循環,將積聚的有害物質帶走來減少炎症的出現;同時透過加速蛋白質合成促進肌肉增生復原,高強度振幅也有助減少筋膜等結締組織沾粘。而利用超聲波無法穿透骨質的特性,輸出的能量也不會對骨骼造成傷害,變相更易顯示肌肉和筋膜等軟組織的影像於電腦上。
超聲波掃瞄的優勢在於只需透過檢查儀器的探頭,一邊輸出高頻率聲波,同時接收肌腱反射回來訊號速度的差異,經過電腦解碼便能即時將檢查影像或動畫,傳送並投射至電腦螢光幕,在檢查軟組織結構的效能比X光優勝。超聲波相比磁力共振成像(MRI)也更輕便和經濟,治療師只需要一個小盒型探頭,再連接平版電腦便可即時為病人作檢查。筆者也樂於利用科技帶來的便利,為病人更快尋找隱藏的傷患,雖然聽起來很方便,但還需要在學習讀懂圖像意義方面下功夫。
超聲波引導 乾針成效更高
超聲波強大的探測功能,同時啟發了筆者將其應用於輔助臨床治療之上,科學研究證明,為患有膝關節炎病人進行乾針治療時,若加上超聲波作即時引導,成效比傳統的乾針治療更高。這種創新的超聲導航針灸療法的成果已發表在科學雜誌PLOS ONE上。
研究對象為年齡50至80歲,患有膝關節炎合共90名男女性,根據European Alliance of Associations for Rheumatology的建議標準,參加者需要至少維持半年膝關節前或內側疼痛,並有兩至三個壓痛點,關節功能受限但僵硬不多於30分鐘。參加者被隨機平分成三組:
- 實驗組進行實質超聲導航針炙療法配合運動治療,治療師以高頻線性超音波探頭對構成膝關節的髕骨、股骨和脛骨的內部結構進行掃瞄;通過詳細評估和驗證成像結果,決定針刺的位置,並在超聲引導下進行乾針治療。
- 對照組會進行上述同一方案,但治療師只會模擬給參加者進行超聲導引作為安慰性質,再進行乾針法配合運動治療;
- 控制組只進行運動治療。
以上三組測試均採取雙盲隨機對照模式,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參加者無法觀察到超聲掃描的影像,所以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實質或沒效用的安慰劑治療。而稍後的評估工作,亦由不知情的獨立評估員於治療後第4及第8周進行分析,以減少偏見和檢測偏差。
針刺療法長遠減低痛楚?
乾針治療法是利用0.3x40mm的無菌不銹鋼針,緩慢地將針頭刺入和抽出肌肉或肌腱和結締組織,每5分鐘將針進出5次,並觀察所得的生理反應,包括局部抽搐、隱隱作痛、或腫脹感覺,整個療約15分鐘。醫學上使用乾針法已證明對治療膝關節炎具有的成本效益,其背後理論包括於膝蓋周圍針刺可激發釋放內啡肽、血清素和皮質醇等有鎮痛作用的神經物質,以及關閉傳送痛楚訊息至脊髓的「門閥」效應,減輕慢性疼痛。
而通過超聲引導可提高乾針治療的有效性,比傳統乾針能夠更準確地瞄準組織結節和觸發點等。總括而言,療法對於改善頸及背痛、足底筋膜炎、韌帶扭傷、肩部肌腱炎、網球肘、肌肉疼痛以及膝關節炎等症狀,刺針進入觸發點能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炎症;準確地刺穿軟組織引發輕微創傷,激發巨噬细胞,增加細胞激素 和生長因子,加快軟組織癒合;而門閥效應亦減低周邊和中樞神經對痛楚的敏感度,釋放神經遞質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達至天然的鎮痛效果。
參考資料:Pang JCY, Fu ASN, Lam SKH, Peng B, Fu ACL. Ultrasound-guided dry needling versus traditional dry needling for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LoS One. 2022 Sep 30;17(9):e0274990. doi: 10.1371/journal.pone.0274990. PMID: 36178946; PMCID: PMC9524650.
投書者簡介:
彭俊耀,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聖公會福利局轄下診所高級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永久會員;曾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20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學士、手法物理治療理學碩士、物理治療健康科學博士。曾於多份國際期刊出版文章,議題包括超聲導航幹針、老年膝關節退化和三維立體動作分析,以及多次受邀於醫院管理局大會、澳洲睡眠質素會議及亞太復康會議中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