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罪犯封騎士 國內被拒國外迎 心繫羅馬歸心切 未到羅馬身已死

這幅畫距離拉遠了,人物只佔畫面一部分,背景深沉,在堅實緊閉的拱門前,被壓在地的聖若望洗者顯得渺小、孤獨、無助。那位劊子手與旁邊指揮的獄警只是執行一項例行公事,對奪取一個無辜的生命顯得那麼冷漠。

上星期談到卡拉瓦喬(圖1)因接二連三畫作被拒,心情鬱悶,脾氣變得更暴躁,於1606年5月終因殺人罪,連夜逃離羅馬,從此展開了他長達四年的逃亡之旅(圖2)。

(圖1)卡拉瓦喬粉筆肖像畫, 尼奧尼1598-1600,翡冷翠慕理斯圖書館 Chalk portrait of Caravaggio Ottavio Leoni, BibliotecaMarucelliana, Firenze
(圖1)卡拉瓦喬粉筆肖像畫, 尼奧尼1598-1600,翡冷翠慕理斯圖書館 Chalk portrait of Caravaggio Ottavio Leoni, BibliotecaMarucelliana, Firenze

(圖2)卡拉瓦喬1606年6月- 1610年7月的逃亡路線(註:筆者在網上只找到此16世紀意大利地圖,自己加上逃亡路線,唯西安納[Siena]已於1599年被翡冷翠納入版圖)
(圖2)卡拉瓦喬1606年6月- 1610年7月的逃亡路線(註:筆者在網上只找到此16世紀意大利地圖,自己加上逃亡路線,唯西安納[Siena]已於1599年被翡冷翠納入版圖)

不附權貴卻需權貴 女侯爵義助逃脫

猶幸卡拉瓦喬姨母乃意大利望族康詩丹莎·科隆納女侯爵(Marchesa Costanza Colonna)幾位兒子的乳娘,卡拉瓦喬出生數天,女侯爵父親(Marcantonio Colonna)即在著名的勒潘托戰役(Battle of Lepanto,1571)率教皇海軍與其他天主教國家海軍參與戰事,大勝奧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成功阻截回教大軍進入南歐,天主教士氣大振,女侯爵父親更因此被教皇晉封為教廷軍最高統領(Captain General of the Church)。科隆納家一直認定卡拉瓦喬「好腳頭」,女侯爵自少都很疼愛他。孤傲的畫家平時極少與女侯爵接觸,但這次事關生死,不得不投靠女侯爵。先到城外科隆納皇宮暫避,再伺機逃到時屬西班牙的那不勒斯,那裏不受羅馬法律制裁,科隆納家在當地有龐大的影響力。

在等待逃往那不勒斯期間,卡拉瓦喬畫了一幅〈以馬忤斯的晚餐〉(圖3,Supper at Emmaus,1606),比較五年前同一主題作品(圖4,1601),整幅畫好像往裏面收縮,往後退了似的,用色沉暗,背景接近全黑,完全沒有了紅與橘這些明麗色彩,兩位門徒與耶穌相對顯得疲憊,有一種打敗了的感覺,耶穌明顯老了很多,畫面右面的門徒好像不太願意相信面前人就是復活了的耶穌這個奇蹟。處處流露畫家絕望沉鬱的心境。

(圖3)《以馬忤斯的晚餐》,卡拉瓦喬,1606,帆布油畫,高1.4米,寬1.75米,米蘭安波羅修美術館。Supper at Emmaus, Caravaggio, Pinacoteca di Brera, Milan.
(圖3)《以馬忤斯的晚餐》,卡拉瓦喬,1606,帆布油畫,高1.4米,寬1.75米,米蘭安波羅修美術館。Supper at Emmaus, Caravaggio, Pinacoteca di Brera, Milan.

(圖4)《以馬忤斯的晚餐》,卡拉瓦喬,1601,帆布油畫,高1.4米,寬1.96米,倫敦國家美術館。Supper at Emmaus, Caravaggio,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圖4)《以馬忤斯的晚餐》,卡拉瓦喬,1601,帆布油畫,高1.4米,寬1.96米,倫敦國家美術館。Supper at Emmaus, Caravaggio,National Gallery, London.

所到處廣受好評 獨特畫風傳海外

同年10月卡拉瓦喬潛抵那不勒斯,當地人早慕其名,一到埗即邀畫不絕,潤筆比在羅馬時還要高好幾倍。畫家在這裏畫了多幅名作,包括《七善舉》(圖5,The Seven Works of Mercy),《基督受鞭刑》(圖6,The Flagellation of Christ,1607),與《聖安德肋受釘刑》(Crucifixion of St Andrew,1607)等。教堂非常看重《七善舉》此畫,定明永遠不許出售。 1650年代還特意為其打造一家新教堂,重點突顯此畫。

(圖5)《七善舉》,卡拉瓦喬,1606-07,帆布油畫,高3.9米,寬2.6米,意大利那不勒斯仁慈山教堂。The Seven Works of Mercy, Caravaggio, Church of  Pio Monte della Misericordia, Naples. 
(圖5)《七善舉》,卡拉瓦喬,1606-07,帆布油畫,高3.9米,寬2.6米,意大利那不勒斯仁慈山教堂。The Seven Works of Mercy, Caravaggio, Church of Pio Monte della Misericordia,Naples.

(圖6)《基督受鞭刑》,卡拉瓦喬,1607,帆布油畫,高2.86米,寬2.13米,拿坡里國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The Flagellation of Christ, Museo di Capodimonte, Naples.
(圖6)《基督受鞭刑》,卡拉瓦喬,1607,帆布油畫,高2.86米,寬2.13米,拿坡里國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The Flagellation of Christ, Museo di Capodimonte, Naples.

在那不勒斯待了一年,卡拉瓦喬決定前往馬爾他。他向喜舞刀弄劍,可能認為成為馬爾他聖若望騎士(Knight of St John,註1)是一項榮譽,同時騎士團享教皇特權,有自己法律,不受羅馬規管,等於赦免了他的殺人罪。女侯爵一個兒子正好是聖若望騎士,畫家遂於1607年7月得科隆納家之助,乘船抵馬爾他。不到兩個月,即為一位高級騎士畫了《聖葉理諾著寫》(圖7,St Jerome Writing)作為樣板,讓騎士團高層認識畫家的精妙畫功。

(圖7)《聖葉理諾著寫》,卡拉瓦喬,1607,帆布油畫,高1.17米,寬1.57米,馬爾他首都瓦雷塔聖若望副主座教堂。St Jerome Writing, Caravaggio, St John’s Co Cathedral, Valetta, Malta.
(圖7)《聖葉理諾著寫》,卡拉瓦喬,1607,帆布油畫,高1.17米,寬1.57米,馬爾他首都瓦雷塔聖若望副主座教堂。St Jerome Writing, Caravaggio, St Johns Co Cathedral, Valetta, Malta.

很快,騎士團邀畫家為其最德高望重(時74歲)的騎士安東尼奧·馬爾泰利作肖像(圖8,Portrait of Fra Antonio Martelli)。馬爾泰利歷經多次戰役,有勇有謀,是1565年保衛馬爾他戰役的英雄(註1)。卡拉瓦喬用足心機畫了這幅被評為17世紀最佳肖像畫之一的人像,可以感到畫家對此老人有點英雄崇拜,騎士團領導十分滿意。

(圖8)安東尼奧·馬爾泰利肖像,卡拉瓦喬,1608,帆布油畫,高1.19米,寬0.96米,翡冷翠彼提宮。Portrait of Fra Antonio Martelli, Caravaggio, Pitti Palace, Firenze.
(圖8)安東尼奧馬爾泰利肖像,卡拉瓦喬,1608,帆布油畫,高1.19米,寬0.96米,翡冷翠彼提宮。Portrait of Fra Antonio Martelli, Caravaggio, Pitti Palace, Firenze.

接下來就是為大統領畫像(圖9 ,《馬爾他騎士團大統領與侍從肖像》,Portrait of Alof de Wignacourt with his Page)。大統領一身古老盔甲,是要提醒觀者騎士兵團1565年的英勇保衛戰。相對馬爾泰利的肖像,此畫取法較傳統,帶點提香幾十年前為西班牙皇族畫的肖像畫味道,應是大統領本人的意思。大統領非常滿意,卡拉瓦喬於1608年2月以特快速度獲批騎士銜,唯規矩需於抵馬爾他整一年即同年7月中才可正式頒授。

(圖9)《馬爾他騎士團大統領與侍從肖像》,卡拉瓦喬,1608,帆布油畫,高1.95米,寬1.34米,羅浮宮博物館。Portrait of Alof de Wignacourt with his Page, Caravaggio, Louvre.
(圖9)《馬爾他騎士團大統領與侍從肖像》,卡拉瓦喬,1608,帆布油畫,高1.95米,寬1.34米,羅浮宮博物館。Portrait of Alof de Wignacourt with his Page, Caravaggio, Louvre.

渺小孤獨無助 人性冷漠 生命殘酷

每位新加入騎士需予騎士團一筆獻金,卡拉瓦喬以畫代金,繪畫了他一生最大的祭壇畫,《聖若望洗者被砍頭》(圖10,The Beheading of Saint John,1608)足有3.7米高5.2米寬。此前卡拉瓦喬的畫作大都很少背景,人物貼近畫面,像特寫似的,觀者好像參與其中,是畫面人物的一份子。這幅畫距離拉遠了,人物只佔畫面一部分,背景深沉,在堅實緊閉的拱門前,被壓在地的聖若望洗者顯得渺小、孤獨、無助。那位劊子手與旁邊指揮的土耳其人獄警只是執行一項例行公事,對奪取一個無辜的生命顯得那麼冷漠。劊子手強壯的上身與拿着刀的手閃耀着冷硬的光,聖若望洗者臉色慘白,臉容扭曲,觀者驚駭的發現,劊子手沒有讓他痛快的死去,聖若望還未得到解脫。整幅畫沒有很多血,卻讓人五內翻騰。此畫就掛在騎士聽講道的教堂,也是埋葬殉教騎士之所。卡拉瓦喬完全明白此畫的作用,是提醒那些騎士,做好心理準備,有一天他們也可能要面對同樣的殉教下場。

畫家在繪制此畫時,有沒有想過同樣的場景就是他逃離羅馬的原因?他畫的這麼逼真,是把自己代入了聖若望洗者的角色了嗎?

(圖10)《聖若望洗者被砍頭》,卡拉瓦喬,1608,帆布油畫,高3.7米,寬5.2米,馬爾他首都瓦雷塔聖若望副主座教堂。The Beheading of Saint John, Caravaggio, Saint John's Co-Cathedral, Valletta, Malta.
(圖10)《聖若望洗者被砍頭》,卡拉瓦喬,1608,帆布油畫,高3.7米,寬5.2米,馬爾他首都瓦雷塔聖若望副主座教堂。The Beheading of Saint John, Caravaggio, Saint John's Co-Cathedral,Valletta,Malta.

卡拉瓦喬坦誠直面死亡、生命的殘酷與人性的冷漠,讓此畫超前幾百年,成為現代藝術的先鋒,亦被譽為西畫歷史中最重要畫作之一 (註2 )。若此畫藏於倫敦、巴黎或翡冷翠而不是馬爾他,其知名度與重要性肯定會比今天的高。

大統領同樣對此畫非常滿意。7月份卡拉瓦喬正式成為騎士儀式上,贈了他一條長金鍊,兩個奴隸與無數禮物。畫家終於吐氣揚眉,以後可以戴着只有受勳騎士才可擁有的金鍊向那些詆毀他,看不起他的人耀武揚威了。

受封騎士再犯事 逃離孤島再流離

惜卡拉瓦喬的性格永遠不會讓他安穩過活。不到幾星期在8月底即因參與襲擊一高級騎士被單獨囚禁在一地牢中,卻奇蹟地在10月初逃脫,並連夜乘船逃赴西屬西西里島。他肯定有援手。騎士團是非常講究紀律的,有自己獨立法規。這些行為讓他們震怒,下令緝拿卡拉瓦喬回馬爾他受審。

他可以在馬爾他立足,全靠科隆納家族的關係。但這一走,讓科隆納家族非常難堪,不可再指望他們幫助。卡拉瓦喬對此十分清楚,他首先逃到敘拉古(Syracuse),透過一個他在羅馬認識同是畫家的好朋友,答應西西里當地權貴,為他們繪畫,換取自己安全。聖若望騎士團也得尊重當地政要。在敘拉古卡拉瓦喬先後畫了《埋葬聖路濟亞》(Burial of St Lucy,1608)與《拉匝祿的復活》(Raising of Lazarus,1608),兩畫跟《聖若望洗者被砍頭》畫風相類。兩位畫主都非常滿意,畫家得到豐厚的潤筆。

但卡拉瓦喬在敘拉古總是感到不安全。朋友唯有帶他到墨西拿(Messina),畫家同樣受到熱烈歡迎,繪畫了《牧人來朝》(圖11,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1608-09)。畫中聖母應剛分娩完畢,非常疲憊似的獨自靠着硬邦邦的馬槽而坐,手中護着剛出生睡着了的小耶穌。聖若瑟(St Joesph)跟牧羊人一起朝着她與小耶穌敬拜,而不是作為與她一道的丈夫,站在她旁邊或後面,給予她最少一點點的心理支持。聖母看來是這樣的孤獨無依。她是一個帶着幼兒逃亡的母親,就好像卡拉瓦喬,是一個在逃的殺人犯,在逃的騎士。畫家是想起母親,在自己六歲時失去丈夫,一人獨自拉扯幾個孩子長大嗎?

(圖11)《牧人來朝》,卡拉瓦喬,1608-09,帆布油畫,高3.14米,寬 2.11米,墨西拿地區博物館。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 Caravaggio, Museo Regionale, Messina, Sicily.
(圖11)《牧人來朝》,卡拉瓦喬,1608-09,帆布油畫,高3.14米,寬 2.11米,墨西拿地區博物館。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 Caravaggio, Museo Regionale,Messina, Sicily.

卡拉瓦喬在墨西拿還是感到不安全,總認為有人追捕他,要殺他。朋友帶他往西跑,跑到巴勒摩(Palermo)。在那裏他畫了一幅較甜美溫馨的《牧人來朝》(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註3)與《耶穌誕生圖》(Nativity with St Francis and St Lawrence)。

仇家追擊受重創  未到羅馬身已死

不到兩個月,卡拉瓦喬又再感到不安,1609年9月決定逃回那不勒斯,等候羅馬對他的赦免。科隆納女侯爵顯然已經饒恕了他,不單留他在家族皇宮寄居,還跟馬爾他騎士團大統領達成某種協議,騎士團不再追捕他,但他也不能繼續以騎士自居;同時可能要多畫幾幅畫送到馬爾他。大家知道畫家回到那不勒斯,邀畫之約絡繹不絕。卡拉瓦喬畫了一幅據傳非常出色讓每一個觀者驚嘆着迷的《基督復活圖》(The Resurrection,1609-10)。惜此畫在19世紀末一次地震中損毀,沒有任何圖片紀錄。

回到那不勒斯,卡拉瓦喬感覺比較安全,開始疏於防範,不久即遭不知是羅馬還是馬爾他來的仇家圍攻重創,被畫花了面孔(據傳這在當時是報復名譽受損的舉動),手腳全身都被刺傷,甚至眼睛也可能受損,留在科隆納皇宮休養了半年有多。

直到1610年夏天,卡拉瓦喬身體才開始復原,急不及待重新執起畫筆,畫了《聖伯多祿不認主》(圖12,The Denial of Saint Peter)。畫面構圖一貫創新,人物心理描繪細緻深刻,但看得出畫家的手還未完全康復,筆抓不穩,應該有點抖動,畫功顯得鬆疏粗糙,沒有了以前的細緻綿密。他最後繪製的畫《聖吳甦樂殉教》(The Martyrdom of St Ursula)亦可能因同樣原因,整幅畫面色彩相對顯得薄弱,與以前的堅實筆觸相距甚遠。

(圖12)《聖伯多祿不認主》,卡拉瓦喬,1610,帆布油畫,高0.94米,寬1.25米,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Denial of Saint Peter, Caravaggio,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圖12)《聖伯多祿不認主》,卡拉瓦喬,1610,帆布油畫,高0.94米,寬1.25米,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Denial of Saint Peter, Caravaggio,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可幸此時羅馬傳來喜訊,教宗侄兒樞機主教博蓋塞(Scipione Borghese)答應代向教宗求情,赦免卡拉瓦喬死罪,代價是畫家全部未賣出的畫都得歸他所有。卡拉瓦喬7月上旬滿懷希望帶着三幅畫作登上往羅馬的小船,其中有說包括《大衛手提哥利亞頭顱》(圖13,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此畫應是畫家受傷前繪製,大衛手持被他砍下的哥利亞頭顱,而哥利亞的臉,不是別人,正是卡拉瓦喬自己。畫家可能準備以此畫呈送教皇,換取赦免。不要真的取我人頭,以畫中的人頭替代吧。

(圖13)《大衛手提哥利亞頭顱》,卡拉瓦喬,1606,帆布油畫,高1.25米,寬 1米,羅馬波格賽美術館。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 Caravaggio, Galleria Borghese, Rome.
(圖13)《大衛手提哥利亞頭顱》,卡拉瓦喬,1606,帆布油畫,高1.25米,寬 1米,羅馬波格賽美術館。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 Caravaggio,Galleria Borghese, Rome.

畫家在離羅馬附近碼頭登岸,關口(註4)士兵因某種誤會,把卡拉瓦喬關起來,船家等了兩天,不得要領,未能上岸與畫家溝通,還要到下一站交付貨物,只得帶着卡拉瓦喬的行李包括他的畫離開。幾天後卡拉瓦喬被釋放,發現畫跟船都不見了,情急下一個人沿岸快跑希望追回畫作。本來受傷的身體還未完全康復,在連串的折騰下很快染病,幾天後在海邊小鎮Porto Ercole與世長辭。意大利首席畫家就這樣以不到39歲之齡,孤獨的死去,未能回到他日思夜想的世界藝術之都羅馬。教皇赦免了他的死罪,但已經太遲了。

卡拉瓦喬是一個非常具「自傳性」的畫家。在畫作中投入大量自己的身影與心路歷程。每一幅畫,都跟他本人息息相關。知道了畫家生平,下星期跟大家總結畫家風格特色時大家就會更理解其發展與影響。下周再見。


註解:

註1:聖若望騎士團(Knight of St John)從中世紀開始以軍力保衛天主教信仰與教會,是一隊非常勇猛的兵團。153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將馬爾他島送給他們作為基地,既可保衛南歐與羅馬,也可阻止回教徒入侵。1565年馬爾他島為奧圖曼大軍包圍,聖若望騎士團率居民奮勇抗敵,在大比數敵眾我寡情勢下(有說三比一,有說高至八比一)成功擊退奧圖曼大軍。雖云死傷慘重(最少死了三分一至二分一人員),卻成功保衛馬爾他與南歐。 加上1571年勒潘托戰役 (Battle of Lepanto)後天主教士氣大振,大量年輕皇室貴冑,名門望族爭相前往馬爾他,追求騎士英雄的榮光。

註2:英國藝評家Jonathan Jones 認為《聖若望洗者被砍頭》此畫為有史以來十大最偉大藝術作品之一。意大利藝評家Andrea Pomella說此畫是西畫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BBC紀錄片主持、作者、歷史與藝術史學家兼大學教授西蒙·沙瑪爵士(Simon Schama)說此畫「道出人類景況最令人不寒而慄的一面」(Most chilling message an artist could make about the human condition)

註3:此畫於1969年被盜,至今下落不明。

註4:那不勒斯時屬西班牙,到羅馬須經關卡檢查。


卡拉瓦喬:六篇之四

鮑慧兒